[发明专利]一种团水虱破坏区域红树林恢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5383.3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8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楠;王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团水虱破坏区域红树林的恢复方法,包括(1)除团水虱;(2)整地;(3)种植;(4)补种和管护。团水虱破坏区域内因团水虱穴居破坏红树、水土流失严重、地势低洼等问题使得破坏区域内的红树林修复难度大。使用本专利方法,可成功修复因团水虱破坏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 | ||
搜索关键词: | 红树林 红树林生态系统 修复 恢复 生态保护 管护 低洼 整地 地势 水土流失 种植 成功 | ||
【主权项】:
1.一种团水虱破坏区域红树林的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团水虱破坏区域死亡红树中被团水虱大量钻凿形成密集孔洞的气生根、树干全部清除,并焚毁,将未被团水虱大量钻凿形成密集孔洞的死亡红树的气生根、树干用挖掘机挖出后作为团水虱爆发区的饵料,滞留在该区域40±10天,待形成团水虱钻凿的密集孔洞后清除,并焚毁,直至所投放木料不再形成密集孔洞后,进行后续步骤;(2)用泥质土垫高团水虱破坏的低洼区域,沿平行于海岸线方向构筑具有连续高程梯度变化的条块状或梯田状滩面,条块状或梯田状滩面1的滩面的宽度为0.6至1.4m,保持种植滩面高度高于平均海平面0.2±0.05至0.5±0.05m,在滩面的左右侧开通造林区域内具有潮汐变化的潮沟,潮沟宽度为4至5m,在滩面间设置垂直于滩面的宽度为0.4至0.6m,深度为0.2至0.3m的小潮沟;(3)沿滩面高程梯度由低到高,采用树苗移栽种植法,选择红树植物物种依次种植演替前端树种、演替中端树种和演替后端树种,按1.0至2.0m×1.0至2.0m株距进行种植;(4)在造林后连续2年以上对造林地进行补种和管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55538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