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3386.6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7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鹫尾太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61/662 | 分类号: | F16H61/662;F16H61/66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权太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于第二卡合装置被完全释放的状态下的行驶中无级变速机构的目标变速比为最低速侧变速比的情况下,将变速比维持在最低速侧变速比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在于第二离合器(C2)的完全释放状态下的行驶中目标变速比为最低速侧变速比的情况下,作为主推力→次级推力计算用的推力比(τin)以及次级推力→主推力计算用的推力比(τout),而设定考虑了第二离合器的拖曳转矩的偏差的推力比(τinA、τoutA),因此可确保实现与最低速侧变速比(γmax)相比靠低速侧的变速比的推力比(τ),并且可计算出能够确保主侧下限推力以上的主目标推力的次级目标推力。因此,能够将变速比维持在最低速侧变速比。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动力 传递 装置 控制 | ||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6)的控制装置(90),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6)具备多条动力传递路径(PT),所述多条动力传递路径(PT)被并排地设于对动力源(12)的动力进行传递的输入旋转部件(22)与向驱动轮(14)输出所述动力的输出旋转部件(30)之间,且分别能够将所述动力从所述输入旋转部件(22)向所述输出旋转部件(30)进行传递,所述多条动力传递路径(PT)具有:第一动力传递路径(PT1),其通过第一卡合装置(C1)的卡合而被形成,且经由具有齿轮级的齿轮机构(28);第二动力传递路径(PT2),其通过第二卡合装置(C2)的卡合而被形成,且经由在主滑轮(60)与次级带轮(64)之间绕挂有传递要素(66)的无级变速机构(24),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6)的控制装置(90)的特征在于,包括变速控制部(94),所述变速控制部(94)基于向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输入的输入转矩(Tin),而对实现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的目标变速比(γcvttgt)的推力比(τ)进行计算,所述推力比(τ)为,由所述主滑轮(60)的液压致动器(60c)所赋予的对所述传递要素(66)进行夹压的所述主滑轮(60)的推力(Win)与由所述次级带轮(64)的液压致动器(64c)所赋予的对所述传递要素(66)进行夹压的所述次级带轮(64)的推力(Wout)之比,在于所述第二卡合装置(C2)被完全释放的状态下的行驶中所述目标变速比(γcvttgt)为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的最低速侧变速比(γmax)的情况下,作为在基于所述主滑轮(60)的下限推力(Winlmt(g))来对所述次级带轮(64)的目标推力(Wouttgt)进行计算时所使用的所述推力比(τin),所述变速控制部(94)设定为与实现所述最低速侧变速比(γmax)的推力比相比而使所述主滑轮(60)的下限推力(Winlmt(g))与所述次级带轮(64)的目标推力(Wouttgt)之差扩大的推力比(τinA),并且,作为在基于所述次级带轮(64)的目标推力(Wouttgt)来对所述主滑轮(60)的目标推力(Wintgt)进行计算时所使用的所述推力比(τout),所述变速控制部(94)设定为与实现所述最低速侧变速比(γmax)的推力比相比而使所述主滑轮(60)的目标推力(Wintgt)与所述次级带轮(64)的目标推力(Wouttgt)之差扩大的推力比(τoutA),其中,所述主滑轮(60)的下限推力(Winlmt(g))为所述主滑轮(60)中的离心推力以上的推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59338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速箱档位锁紧机构及采棉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变速器的一控三式换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