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等离子水煤气净化的除尘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09357.4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08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鹏;张孝勇;朱宪然;杨磊;李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K1/02 | 分类号: | C10K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朱晓敏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等离子水煤气净化的除尘设备,包括除尘塔、分离塔、酸液收集池和水循环槽;除尘塔内设有自激式负氧发生器、第一雨淋负氧发生器、第一、二雨淋除尘单元和汽水分离单元,第一雨淋除尘单元包括第一纳米多孔膜层、第一催化剂层和第二雨淋负氧发生器;第二雨淋除尘单元包括第二纳米多孔膜层、第二催化剂层和第三雨淋负氧发生器;第一、二纳米多孔膜层皆为微孔有机聚合物层。本实用新型利用勒纳德效应,烟气进入除尘设备后,自激式负氧发生器产生大量负氧离子,通过静电吸附捕集粉尘,再经过二级雨淋除尘单元多次除尘,形成含尘水滴,并经汽水分离单元分离,含尘液滴从塔底流出;除尘和除水雾效果佳,且成本低,能耗低。 | ||
搜索关键词: | 雨淋 负氧发生器 除尘单元 纳米多孔膜 除尘设备 汽水分离单元 本实用新型 水煤气净化 等离子 除尘塔 自激式 除尘 有机聚合物层 第二催化剂 第一催化剂 勒纳德效应 捕集粉尘 负氧离子 静电吸附 水循环槽 分离塔 含尘液 收集池 水滴 含尘 水雾 酸液 微孔 烟气 能耗 流出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等离子水煤气净化的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塔(1)、分离塔(2)、酸液收集池(3)和水循环槽(4);所述除尘塔的酸液出口与所述分离塔的酸液进口相通,所述分离塔的酸液出口与所述酸液收集池相通,所述分离塔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循环槽的进水口相通,所述水循环槽的出水口与所述除尘塔的进水口相通,所述除尘塔的进气口与进烟管道(6)相通,所述除尘塔的出气口与排烟管道(7)相通;所述除尘塔(1)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内在气流通道上且按照气流方向依次设有自激式负氧发生器(12)、第一雨淋负氧发生器(13)、第一雨淋除尘单元(14)、第二雨淋除尘单元(15)和汽水分离单元(16),所述壳体上依次设有第一进水口(111)、第二进水口(112)和第三进水口(113),且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雨淋负氧发生器相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一雨淋除尘单元相通,所述第三进水口与所述第二雨淋除尘单元相通,所述除尘塔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下部,所述进烟管道穿过所述除尘塔的进气口且与所述负氧发生器相通;所述第一雨淋除尘单元(14)包括按照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纳米多孔膜层(141)、第一催化剂层(142)和第二雨淋负氧发生器(143);所述第二雨淋除尘单元(15)包括按照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纳米多孔膜层(151)、第二催化剂层(152)和第三雨淋负氧发生器(153);所述第一雨淋负氧发生器、第二雨淋负氧发生器和第三雨淋负氧发生器皆包括多个喷头;所述第一纳米多孔膜层和所述第二纳米多孔膜层皆为微孔有机聚合物层,所述第一纳米多孔膜层的微孔的直径为2‑5nm;所述第二纳米多孔膜层的微孔的直径为1‑3n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1809357.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耦合煤热解与空气气化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 下一篇:有机危废热解气净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