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下肢假肢的接受腔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40408.4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9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玲;汤磊;单存清;李涤尘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60 | 分类号: | A61F2/60;A61F2/8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下肢假肢的接受腔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接受腔主体的外表面与刚性接受腔骨架的内表面贴合连接,刚性接受腔骨架的下部与连接装置连接,连接装置通过螺纹连接件与假肢膝关节部件连接,刚性接受腔骨架上设置有材料去除区域和材料增强区域,材料去除区域和材料增强区域的形状、位置和厚度根据生物力学界面分析与结构拓扑优化确定,柔性接受腔主体上设置有梯度分布的多孔填充区域,填充区域的形状、位置、填充结构和填充百分比的梯度分布根据多步态残肢生物力学界面分析确定。本发明能够显著提高接受腔的个性化程度,提高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以及功能传递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接受腔 填充 材料去除区域 材料增强 界面分析 连接装置 生物力学 梯度分布 下肢假肢 制备 结构拓扑优化 假肢膝关节 螺纹连接件 内表面贴合 部件连接 功能传递 舒适性 步态 残肢 个性化 | ||
【主权项】:
1.一种制备用于下肢假肢的接受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下肢假肢的接受腔包括刚性接受腔骨架(1)、柔性接受腔主体(2)以及与远侧假肢膝关节连接的连接装置(3),柔性接受腔主体(2)的外表面与刚性接受腔骨架(1)的内表面贴合连接,刚性接受腔骨架(1)的下部与连接装置(3)连接,连接装置(3)通过螺纹连接件(4)与假肢膝关节部件连接,刚性接受腔骨架(1)上设置有材料去除区域和材料增强区域,柔性接受腔主体(2)上设置有梯度分布的多孔填充区域,柔性接受腔主体(2)的材料弹性模量呈梯度分布,柔性接受腔主体(2)的梯度模量通过多种具有不同等效弹性模量的填充结构和填充百分比实现的,基于具有不同等效弹性模量的孔隙结构实现柔性接受腔主体(2)的区域梯度模量分布;填充结构包括网格填充,直线填充,三角形填充,内六角填充,立方体填充,八面体填充,四面体填充,同心填充,锯齿填充,交叉填充以及以上形式的组合;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残肢‑接受腔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残肢与接受腔各部分的材料属性,设置肌肉的主动力学属性,将使用者日常活动中残肢受到的载荷作为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多步态条件下肌肉主动收缩变形的残肢‑接受腔界面生物力学分析;S2、根据生物力学分析结果,开始接受腔刚性骨架和柔性主体的形状设计与优化,以患者静止站立时残肢受到的载荷为边界条件,通过迭代优化接受腔柔性主体与刚性骨架的几何形状,根据残肢接受腔的界面接触压力与目标接触压力的差值优化调整接受腔柔性主体和刚性骨架相应区域的形状调整量,使接受腔各个区域的接触压力与目标接触压力相同;S3、更新有限元模型,开始接受腔刚性骨架的结构设计与优化,以多步态条件下患者残肢受到的载荷为边界条件,先根据多步态条件生物力学分析得到的残肢‑接受腔界面接触压力分布确定接受腔刚性骨骼的材料去除区域,再利用结构拓扑优化方法根据生物力学分析中接受腔刚性骨架的应力应变结果确定其材料增强区域,根据接受腔刚性骨架中应力的分布与该材料的许用应力之间的差值确定接受腔刚性骨架相应区域增厚的幅度,保证接受腔刚性骨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S4、更新有限元模型,开始接受腔柔性主体梯度功能结构的设计与优化,以多步态条件下患者残肢受到的载荷为边界条件,优化接受腔柔性主体不同区域的材料属性,根据残肢‑接受腔界面接触压力调整接受腔柔性主体的区域材料弹性模量,改变接受腔柔性主体各区域在受压时的变形量,使得整个运动过程中残肢‑接受腔界面上接触压力均匀;S5、导出接受腔刚性骨架和柔性接受腔主体的几何模型,根据柔性接受腔主体不同区域不同的材料属性映射为不同的填充结构与填充百分比;S6、使用多材料3D打印机将刚性接受腔骨架和柔性接受腔主体一体打印,然后对打印完成的接受腔进行修整抛光处理得到3D打印柔性接受腔,接受腔刚性骨架和柔性主体的材料为适用于3D打印工艺的塑料和纤维增强塑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04040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