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检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48100.4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3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蕾;高卫东;孙丰鑫;范雪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36 | 分类号: | G01N33/36;G01N3/20;G01N3/06;G01N3/0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刘秋彤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性能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检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两个旋转机构和固定机构。两个旋转机构以固定机构的旋转部件中心线左右对称固定。所述的一号试样放置区为方形块状,左侧面设有方形凹槽,凹槽边缘处固定上下两根立柱,上下立柱之间的间距大于滚轮的厚度。一号试样放置区固定在旋转部件的上表面;一号试样放置区左侧依次固定一号夹板和一号夹紧装置,一号夹板与一号夹紧装置固连,一号夹紧装置通过气缸固定在旋转部件的上表面,气缸推动一号夹板压紧一号试样放置区。本发明实现了测试时间的缩短,测试效果的提高,在检测过程中,排除了人为对试样状态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检测 织物 折皱 回复 性能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自动检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旋转机构和固定机构;两个旋转机构以固定机构的旋转部件(10)中心线左右对称固定;左侧旋转机构包括一号夹片装置(3)、一号夹紧装置(5)、一号夹板(6)、一号试样放置区(7)和一号翻转气缸(16);右侧旋转机构包括二号试样放置区(11)、二号夹板(12)、二号夹紧装置(13)、二号夹片装置(14)和二号翻转气缸(15);左侧部分旋转机构的结构如下:所述的一号试样放置区(7)为方形块状,左侧面设有方形凹槽,凹槽边缘处固定上下两根立柱,上下立柱之间的间距大于滚轮(8)的厚度,实现放置待测布料时,滚轮(8)挤压试样未固定的一半被弯折;一号试样放置区(7)固定在旋转部件(10)的上表面;一号试样放置区(7)左侧依次固定一号夹板(6)和一号夹紧装置(5),一号夹板(6)与一号夹紧装置(5)固连,一号夹紧装置(5)通过气缸固定在旋转部件(10)的上表面,气缸推动一号夹板(6)压紧一号试样放置区(7);所述的一号翻转气缸(16)通过支架固定在旋转部件(10)的上表面,一号翻转气缸(16)与旋转部件(10)平行,其输出端固定一号夹片装置(3),一号夹片装置(3)与一号试样放置区(7)的方形凹槽竖直方向对齐;当一号夹片装置(3)向下翻转90°,一号夹片装置(3)的夹片与一号试样放置区(7)的方形凹槽共同固定住试样;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试样限位机构(1)、弹性部件(2)、旋转气缸(4)、滚轮(8)、旋转台(9)、旋转部件(10)和导杆(17);所述的旋转部件(10)为长方体,固在旋转台(9)上表面,且以旋转台(9)的圆心对称;旋转台(9)与旋转气缸(4)连接,旋转气缸(4)驱动旋转台(9)转动,进而带动旋转部件(10)转动;试样限位机构(1)为椭圆形板,其一端下表面固定连接柱,连接柱下端通过内部轴承固定在旋转部件(10)的中心,由此实现旋转部件(10)旋转,连接柱和试样限位机构(1)固定不动;试样限位机构(1)的另一端设有方形通孔,方形通孔用于穿过导杆(17)的上端,导杆(17)上端为V形,V形表面通过弹性部件(2)与试样限位机构(1)的边缘连接,为导杆(17)提供回复力;导杆(17)下端与滚轮(8)相连,滚轮(8)高度位于一号试样放置区(7)的凹槽边缘上下立柱之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04810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