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织物自动精准对折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48121.6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3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蕾;高卫东;孙丰鑫;范雪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36 | 分类号: | G01N33/36;G01N3/20;G01N3/06;G01N3/0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刘秋彤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性能检测领域,涉及一种织物自动精准对折装置及检测方法。一种织物自动精准对折装置包括旋转机构、自动对折机构和折痕生成机构。所述的自动对折机构位于旋转机构的一侧手指气缸下方,自动对折机构的另一侧手指气缸固定有折痕生成机构。两套织物自动精准对折装置对称设置在水平面上,可同时进行织物对折,提高效率。第一转台上方固定旋转臂,旋转臂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旋转气缸和第二旋转气缸,两个旋转气缸以旋转臂中心对称。本发明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准确控制织物试样的弯曲和对折,实现织物折皱回复过程的自动检测。通过机械和数控技术,有效避免了试样待测部位不受人为因素干扰,提高了检测精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物 自动 精准 对折 装置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织物自动精准对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机构、自动对折机构和折痕生成机构;所述的自动对折机构位于旋转机构的一侧手指气缸下方,自动对折机构的另一侧手指气缸固定有折痕生成机构;旋转机构包括第一转台(1),第一金属薄片(5)、第一手指气缸(6)、第一旋转气缸(7)、第二旋转气缸(8)、第二手指气缸(9)和第二金属薄片(11);所述的第一转台(1)上方固定旋转臂,旋转臂的两端分别固定第一旋转气缸(7)和第二旋转气缸(8),两个旋转气缸以旋转臂中心对称;第一转台(1)旋转带动两个旋转气缸旋转;第一旋转气缸(7)输出端固定第一手指气缸(6),第二旋转气缸(8)输出端固定第二手指气缸(9),两个手指气缸方向与水平面垂直,旋转气缸带动手指气缸竖直方向转动90°,使手指气缸与水平面平行;手指气缸实现贴合在金属薄片两面的试样夹取;金属薄片处于对折试样的中间,防止试样粘连;旋转气缸使被手指气缸夹起的试样方向转动90°,形成折痕与水平面垂直的状态,便于回复角测试时测试结果不受试样自重影响;转台使试样从自动对折机构上传递到折痕生成机构上;自动对折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3)、第一升降平台(4)、第一真空翻转平台(23)和第一试样定位块(24);所述的第一伺服电机(3)和第一试样定位块(24)固定在第一升降平台(4)的上表面,第一试样定位块(24)位于第一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且位于第一手指气缸(6)的下方;第一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第一真空翻转平台(23),两个第一真空翻转平台(2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同步齿轮(27),两个第一真空翻转平台(23)通过同步齿轮(27)的齿合,由第一伺服电机(3)带动翻转;两个第一真空翻转平台(23)水平固定在第一试样定位块(24)上方,且两者之间垂直固定金属薄片;所述的第一真空翻转平台(23)为方形块状,方形块状侧面设有吸风孔,吸风孔与吸风机相连,试样放置在第一真空翻转平台(23)上,吸风孔吸附试样两边,在第一真空翻转平台(23)翻转的过程中,使试样两边保持对齐;折痕生成机构包括第一压紧气缸(10)和第一电磁靠块(12);所述的第一压紧气缸(10)和第一电磁靠块(12)固定在折痕支架上方,第一压紧气缸(10)和第一电磁靠块(12)相对设置且与旋转机构的手指气缸等高,当手指气缸夹持金属薄片竖直方向转动90°时,金属薄片位于第一压紧气缸(10)和第一电磁靠块(12)两者间隙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04812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检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织物自动精准对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