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坡度斜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51687.4 申请日: 2019-01-21
公开(公告)号: CN109653491A 公开(公告)日: 2019-04-19
发明(设计)人: 高海军;许金林;蔡海燕;蔡慧惠;成海峰;李建美;陈伟豪;吴薛琴;郭小兵;宋小忠;张建;环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 中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4G11/40 分类号: E04G11/40;E04G21/02
代理公司: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0 代理人: 葛雷
地址: 226500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坡度斜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对于35°及以上的斜屋面采用类似剪力墙的双层夹模体系,沿坡面在上面层模板分段设置水平向混凝土浇筑槽,待下层各坡面混凝土对称浇筑完成、振捣充分后,封闭本段预留槽,转入上层混凝土的浇筑;这样逐层对称浇筑、逐层封闭,直至浇筑结束。对于35°以下坡度的斜屋面采取沿两侧坡脊线设置纵向钢筋引导导轨,坡面间隔2m设置混凝土截流网,实现了分块浇筑振捣,保证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本发明施工方便,工作效果好。
搜索关键词: 浇筑 斜屋面 混凝土 坡面 坡度 混凝土施工 振捣 对称 混凝土浇筑槽 分段设置 工作效果 引导导轨 纵向钢筋 剪力墙 截流网 上面层 双层夹 水平向 预留槽 封闭 分块 脊线 下层 成型 上层 转入 施工 保证
【主权项】:
1.一种多坡度斜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斜屋面倾角大小,按35°分界,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对于 35°及以上的斜屋面主要考虑混凝土浇筑时的流动性大、不易成型,采用类似剪力墙的双层夹模体系;为保证混凝土下料后流动顺畅及便于振捣,沿坡面在上面层模板分段设置水平向混凝土浇筑槽,待下层各坡面混凝土对称浇筑完成、振捣充分后,封闭本段预留槽,转入上层混凝土的浇筑;这样逐层对称浇筑、逐层封闭,直至浇筑结束;对于 35°以下坡度的斜屋面主要考虑浇筑时混凝土料向下缓慢流淌,密实度、厚度、标高不易保证,采取沿两侧坡脊线设置纵向钢筋引导导轨,坡面间隔2m 设置混凝土截流网,实现了分块浇筑振捣,保证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一)超过35°的大坡度斜屋面工艺流程:立钢管放支撑→底模施工→梁板钢筋绑扎→隐蔽验收→定位并放面模→预留浇筑槽→按预留槽从下至上分段浇筑,逐层浇筑、逐层封闭, →养护与拆模→成品保护;A)立钢管放支撑1) 斜屋面采用满堂架支撑体系,钢管为 φ48 ×3. 5,立杆按纵横间距 900mm × 900mm 的矩阵形式进行布置,立杆底部用木板作垫块,纵横水平杆沿高每 1. 2m 设置 1 道;2 ) 立 杆 支 撑 沿 梁 跨 方 向 应 加 密,间 距 为600mm,梁底采用 50mm × 100mm木方,木方垂直于梁截面,间距为 250mm;3) 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 4 跨、且≤5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设置水平剪刀撑,同时扫地杆的设置层也应设置水平剪刀撑,保证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及水平剪刀撑间距均不应超过 6m;4) 满堂架主体搭设完成后,进行斜屋面底模底支撑斜钢管定位时,采用吊线方式,先定出坡脊线,再根据屋面坡度走向预铺其他部位的支撑钢管和板底木方;5) 考虑到超大坡度斜屋面在 x,y,z 三个方向均有较大的倾斜角度,在支模体系顶部沿坡度增设水平通杆,满足主龙骨抗剪要求;B)底模施工1) 底模标高测放:首先引测楼层标高至外侧无顶部支撑的立杆上,再定出坡脊线位置支撑钢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标高,其他位置标高根据坡度走向进行测放;2) 模板统一采用 1830mm × 915mm × 18mm 的木胶合板,支设方式为: 板底下部第 1 层次龙骨为50mm × 100mm 单木方,间距 250mm; 第 2 层主龙骨采用规格为 φ48 × 3. 5 双钢管,支设于带 U 形顶托的立杆上,间距 900mm,同立杆排距;由于此部位主龙骨通过止水螺栓与面层主龙骨相连,故在底模施工时还应沿钢管以矩阵形式钻取螺栓预留孔,纵向间距 400mm,横向间距 900mm,同立杆排距;考虑到支撑系统中双钢管与 U 形顶托交接部位的斜交面空隙将大大削弱此部位的稳定性,故在其间嵌入防滑木楔,防止出现侧移;C)梁板钢筋绑扎由于屋面板板厚为120~150mm,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扣除上下 2 层钢筋保护层的厚度,2 层钢筋内间距小,再加上马凳、垫块及限位止水螺栓的影响,混凝土的下料阻力大,采取措施如下:1) 梁柱节点及梁梁交汇处钢筋:梁钢筋在节点处尽量满足“能通则通”的原则,即尽量不要在主节点处锚固,在节点内梁下排钢筋尽量采用机械连接以减少钢筋拥挤,在纵横主梁相交处事先定好钢筋位置,安排好纵横向梁、柱钢筋的位置关系,避免钢筋局部过密影响混凝土振捣质量;同时应留出混凝土下及振捣棒下棒位置,以便下料及振捣;2) 错筋绑扎:在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板上下层筋错筋摆放绑扎,增加了板筋之间的净距;3) 加密马凳筋:在双层钢筋网之间设置 φ8 间距,马凳筋与上、下层钢筋接触点采用点焊,以加强钢筋网整体稳定性,保证混凝土有足够流动空间;D)隐蔽验收梁板钢筋绑扎完成后,通知甲方、监理到现场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E)安放面模板面模采用 1830mm×915mm×18mm 木胶合板,板顶上部次龙骨为50mm×100mm 单木方,主龙骨采用规格为 φ48×3.5 双钢管;主次龙骨支设方向应与底模相反,即次龙骨沿坡面顺直向上,主龙骨平行于坡底边界线;关模时以底模预留螺栓孔为基准,对主次龙骨间距可进行调整,以保证止水螺栓上部固定严密,但木方间距不应超过 350mm,钢管间距不应超过900mm;止水螺栓规格应为 φ12 或以上,配蝴蝶扣或螺母,形成固定支撑体系;为保证结构的防水性能,在中部应增设规格为50~80mm 止水片;F)预留浇筑槽1) 浇筑槽的位置按照混凝土浇筑的分层厚度确定,分层厚度包括已封模板的宽度与预留槽宽度之和;按照传统施工经验,分层厚度控制在1800mm, 包括 1200mm 宽下段封模部位及600mm 宽上段预留浇筑槽部位;2) 提前加工浇筑槽盖板,制作时盖板两纵边加订 50mm×100mm 木方作侧压骨,两侧应分别突出盖板边界30 ~40mm,为混凝土浇筑后封模做准备;G)分层对称浇筑混凝土斜屋面由于坡度较大,浇筑时若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速度难以控制,易产生离析,故采用塔式起重机配合施工;为加快混凝土浇筑速度,准备 2 只料斗轮流装料吊运;在檐口搭设宽900mm操作架,同时作为安全防护架;沿坡屋面每条坡脊线径向逐条设置 600mm宽斜道,上钉防滑条,按施工操作进程随时移动;浇筑混凝土时,以屋檐为起点,各坡面对称循环浇筑,浇筑完一层后即封闭本层的面层盖板,然后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分层处浇筑间隙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相互依次循环进行,直至浇筑结束;H)拆模与养护1) 待混凝土浇筑完后,强度达到 5MPa时拆除面层模板,检查混凝土的外观质量;2) 混凝土面模拆除后应及时采用覆盖塑料薄膜的方式进行养护,从而有效防止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3) 底模应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同时可进行淋水试验,以检查屋面结构渗水情况;(二)坡度小于35°的斜屋面工艺流程:立钢管放支撑→底模施工→梁板钢筋绑扎→测放板面标高→分块安放钢筋导轨,嵌收口截流网→隐蔽验收→按导轨分段浇筑混凝土→养护与拆模→成品保护;坡度小于 35°与大于 35°的斜屋面相比,采用单边模板形式,分别在坡脊、坡面设置钢筋导轨、安放截流网分块浇筑混凝土;A)坡脊主轨道设置沿坡脊设置,其作用是控制坡屋面混凝土的整体厚度;导轨横向主龙骨采用 2 根光圆钢筋上下同截面布置,两龙骨截面距离为板厚,为保证龙骨的侧向稳定,纵向设置三角支撑与主龙骨对焊形成整体,间距沿主龙骨长向每 0. 5m 设置 1 道;B)板面分块截流网设置沿坡屋面从下向上间隔 2.0m 设置,其作用除能控制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标高、平整度及板厚以外,还将作为截留屏障以降低重力下坠,实现混凝土的分段浇筑;C)混凝土浇筑考虑到混凝土在坡屋面上的流动性,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采取 S 形浇筑法;1)混凝土浇筑时应从屋檐处开始,按钢筋导轨自下而上分层分段进行浇筑;2)对于每段浇筑带应从左或右 至右或左浇筑到边,再倒回逆向浇筑,如此 S 形由下至上向本层收口网循序推进;3) 第 1 个坡面的第 1 个浇筑带完成后,浇筑对称坡面的第 1 个浇筑带,也可对称同时浇筑;同高度浇筑带浇筑完成后,方能浇筑上一层浇筑带;相邻两浇筑带及上下分层带的间隙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4) 浇筑过程采用轻型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使已浇筑混凝土充分密实;同时配合使用 3m 刮尺,沿 2m 宽轨道平行滑移,以保证混凝土板面收平压实;D)养护与拆模1) 在混凝土浇筑后 12h以内进行养护;混凝土表面采用浇水塑料薄膜覆盖的方式进行养护;2) 底模应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同时可进行淋水试验,以检查屋面结构渗水情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051687.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