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小链霉菌K-15合成纳米银的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37381.0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6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马靓;汤建新;柳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3/00 | 分类号: | C12P3/00;A61K33/38;A61K45/06;A61P31/04;A61P31/10;C12R1/4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小链霉菌K‑15合成纳米银的方法及应用,属于纳米材料的生物合成技术领域,该方法主要以微小链霉菌K‑15菌体浸提上清液作为反应基质合成纳米银,全过程操作简便、绿色无毒、环保节能。该方法合成的纳米银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平均粒径为28.56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74。微小链霉菌K‑15菌体浸提上清液中的生物活性分子除了介导银离子的还原过程之外,还包覆于形成的纳米银颗粒表面,赋予其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亲和性,结合纳米颗粒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其更容易渗入微生物细胞内,通过干扰微生物正常代谢以致其死亡。此外,纳米银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能对微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协同抑菌效应,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微小 霉菌 15 合成 纳米 方法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利用微小链霉菌K‑15合成纳米银的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4℃保存的微小链霉菌K‑15斜面菌种划线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后获得孢子,刮取适量孢子制得单孢子悬液;(2)将单孢子悬液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经发酵培养获得微小链霉菌K‑15的菌体,用无菌去离子水彻底洗涤菌体以除去残留的培养基组分;(3)将湿菌体重新分散于无菌去离子水中振荡浸提,将浸提液离心、过滤以彻底去除菌体,收集含有生物活性物质的菌体浸提上清液;(4)以步骤(3)获得的微小链霉菌K‑15菌体浸提上清液作为反应基质,在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进行纳米银的合成反应,反应液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即得纳米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13738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