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臭氧微纳米气泡地下水氨氮污染原位修复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1589.2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7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妍妍;韩占涛;吕晓立;张猛;张发旺;李卉;孔祥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B09C1/08;C02F101/16;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海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01 | 代理人: | 孟树勋 |
地址: | 05006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臭氧微纳米气泡地下水氨氮污染原位修复系统及方法,修复系统具有设置在污染区域地下水流向上游位置的1~3口注入井、设置在污染区域地下水流向下游位置的抽水井、设置在地下水流向上的2~4口监测井、抽水管以及抽水泵、臭氧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催化剂注入装置、连接所述臭氧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的出水口与催化剂注入装置的供气管、安装于供气管上的控制阀、与注入井一一相对应的1~3个注水管。臭氧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具有依次顺序连接的压力瓶、臭氧发生器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臭氧微纳米气泡地下水氨氮污染原位修复方法。它对氨氮污染物氧化降解效率高,分解速度快,去除彻底,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成本低廉,简便易行。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臭氧 纳米 气泡 地下水 污染 原位 修复 系统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臭氧微纳米气泡地下水氨氮污染原位修复系统,具有设置在污染区域地下水流向上游位置的1~3口注入井(7)、设置在污染区域地下水流向下游位置的抽水井(9)、设置在地下水流向上的2~4口监测井(8)、抽水管(10)以及抽水泵(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微纳米气泡地下水氨氮污染原位修复系统还具有臭氧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13)、催化剂注入装置(14)、连接所述臭氧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的出水口与催化剂注入装置的供气管(2)、安装于供气管(2)上的控制阀(6)、与注入井一一相对应的1~3个注水管(12),所述臭氧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13)具有依次顺序连接的压力瓶(1)、臭氧发生器(3)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压力瓶(1)与臭氧发生器(3)通过第一供气管(2′)相连接,臭氧发生器(3)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通过第二供气管(2″)相连接;所述抽水井(9)内设有抽水泵(11),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的进水口与抽水泵(11)的出水口通过抽水管(10)相连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的出水口即臭氧微纳米气泡水出口通过供气管(2)与催化剂注入装置(14)相连接,对注入井进行催化剂注入和臭氧微纳米气泡注入的注水管(12)的上端与供气管(2)相连通,注水管(12)的底端通入注入井(7)内,安装于供气管(2)上的控制阀(6)位于注水管(12)与催化剂注入装置(14)之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18158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