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声誉理论的移动众包网络动态契约激励机制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3951.X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93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武明虎;万其轩;赵楠;裴一扬;刘畅;刘聪;曾春艳;谭惠文;贺潇;刘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41/14 | 分类号: | H04L41/14;H04W24/06;G06Q30/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刘丹;朱必武 |
地址: | 43006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声誉理论的移动众包网络动态契约激励机制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服务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SP)模型和移动用户(Mobile Users,MU)模型;步骤2,建立两阶段动态契约模型,以规避签约后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步骤3,建立融合声誉理论的两阶段动态契约模型,通过契约显性激励和声誉隐性激励的双重激励,从而保证MU长期高效地参与移动众包。本发明提出的多用户参与众包网络激励方法易于实现,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较少,因而该方法所需的信令开销较少。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声誉 理论 移动 网络 动态 契约 激励机制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声誉理论的移动众包网络动态契约激励机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服务提供商SP模型和移动用户MU模型;步骤2,建立两阶段动态契约模型,以规避签约后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步骤3,建立融合声誉理论的两阶段动态契约模型,通过契约显性激励和声誉隐性激励的双重激励,从而保证MU长期高效地参与移动众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18395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