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绝缘层制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7420.1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9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任占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黎晶通电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14 | 分类号: | H01B13/14;H01B1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轻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8 | 代理人: | 黄辉本 |
地址: | 0666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生产相关,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电缆绝缘层制作装置,包括入料机构、排料机构、割断及调孔机构、底部综合机构,本装置可以进行加压操作,可以更换模具,具有切断的功能,具有缠绕功能,具有冷凝塑性的功能,装置结构合理,便于操作。入料机构与排料机构相连接,割断及调孔机构与排料机构相连接,割断及调孔机构与底部综合机构相连接。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绝缘 制作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电缆绝缘层制作装置,包括入料机构(1)、排料机构(2)、割断及调孔机构(3)、底部综合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料机构(1)包括入料壳体(1‑1)、加压结构(1‑2)、密封盖(1‑3)、弹性压力膜(1‑4),入料壳体(1‑1)与加压结构(1‑2)通过加压槽(1‑1‑4)固定连接,入料壳体(1‑1)与密封盖(1‑3)通过盖适应螺纹孔(1‑1‑5)相啮合,弹性压力膜(1‑4)与入料壳体(1‑1)固定连接;入料壳体(1‑1)上设置有升降螺纹孔(1‑1‑1)、通孔(1‑1‑2)、入料滑块(1‑1‑3)、加压槽(1‑1‑4)、盖适应螺纹孔(1‑1‑5),入料滑块(1‑1‑3)与排料框体(2‑1)通过轨道槽一(2‑1‑1)活动连接;加压结构(1‑2)包括加压电机(1‑2‑1)、斜齿轮一(1‑2‑2)、斜齿轮二(1‑2‑3)、齿轮轴一(1‑2‑4)、带动齿轮(1‑2‑5)、齿轮轴二(1‑2‑6)、连接杆(1‑2‑7)、连接块(1‑2‑8)、加压板(1‑2‑9),加压电机(1‑2‑1)与斜齿轮一(1‑2‑2)固定连接,斜齿轮一(1‑2‑2)与斜齿轮二(1‑2‑3)相咬合,斜齿轮二(1‑2‑3)与齿轮轴一(1‑2‑4)通过通孔活动连接,齿轮轴一(1‑2‑4)与入料壳体(1‑1)固定连接,斜齿轮二(1‑2‑3)与带动齿轮(1‑2‑5)相咬合,带动齿轮(1‑2‑5)与齿轮轴二(1‑2‑6)通过通孔活动连接,齿轮轴二(1‑2‑6)与入料壳体(1‑1)固定连接,带动齿轮(1‑2‑5)与连接杆(1‑2‑7)相铰接,连接杆(1‑2‑7)与连接块(1‑2‑8)相铰接,连接块(1‑2‑8)与加压板(1‑2‑9)固定连接;密封盖(1‑3)包括盖体(1‑3‑1)、盖拉手(1‑3‑2)、连接弹簧(1‑3‑3)、活动球体(1‑3‑4),盖体(1‑3‑1)与盖拉手(1‑3‑2)固定连接,盖体(1‑3‑1)与连接弹簧(1‑3‑3)通过三级阶梯孔(1‑3‑1‑1)固定连接,连接弹簧(1‑3‑3)与活动球体(1‑3‑4)固定连接,活动球体(1‑3‑4)与三级阶梯孔(1‑3‑1‑1)相适应;盖体(1‑3‑1)上设置有三级阶梯孔(1‑3‑1‑1);排料机构(2)包括排料框体(2‑1)、排线中心柱(2‑2)、排料板(2‑3)、排料动力结构(2‑4),排料框体(2‑1)与排线中心柱(2‑2)固定连接,排料板(2‑3)与排料框体(2‑1)相连接,排料板(2‑3)与排线中心柱(2‑2)相连接,排料框体(2‑1)与排料动力结构(2‑4)通过动力结构槽(2‑1‑3)相连接;排料框体(2‑1)上设置有轨道槽一(2‑1‑1)、轨道槽二(2‑1‑2)、动力结构槽(2‑1‑3)、十字形槽(2‑1‑4),两用三角板(2‑3‑2)与轨道槽二(2‑1‑2)相适应;排线中心柱(2‑2)上设置有排线通孔(2‑2‑1)、轨道槽三(2‑2‑2),两用三角板(2‑3‑2)与轨道槽三(2‑2‑2)相适应,排线中心柱(2‑2)与入料壳体(1‑1)通过通孔(1‑1‑2)活动连接;排料板(2‑3)包括板体支撑弹簧(2‑3‑1)、两用三角板(2‑3‑2),板体支撑弹簧(2‑3‑1)与两用三角板(2‑3‑2)固定连接,板体支撑弹簧(2‑3‑1)的个数有两个,分别位于两用三角板(2‑3‑2)底部的两侧,其中一个板体支撑弹簧(2‑3‑1)与排料框体(2‑1)通过轨道槽二(2‑1‑2)相连接,另一个板体支撑弹簧(2‑3‑1)与排线中心柱(2‑2)通过轨道槽三(2‑2‑2)相连接;两用三角板(2‑3‑2)上设置有加料孔(2‑3‑2‑1);排料动力结构(2‑4)包括排料电机(2‑4‑1)、排料斜齿轮一(2‑4‑2)、排料斜齿轮二(2‑4‑3)、限位环(2‑4‑4)、排料螺纹杆(2‑4‑5),排料电机(2‑4‑1)与排料框体(2‑1)通过动力结构槽(2‑1‑3)固定连接,排料电机(2‑4‑1)与排料斜齿轮一(2‑4‑2)固定连接,排料斜齿轮一(2‑4‑2)与排料斜齿轮二(2‑4‑3)相咬合,排料斜齿轮二(2‑4‑3)与排料螺纹杆(2‑4‑5)固定连接,排料螺纹杆(2‑4‑5)与限位环(2‑4‑4)通过通孔固定连接,限位环(2‑4‑4)与排料框体(2‑1)通过十字形槽(2‑1‑4)相连接,排料螺纹杆(2‑4‑5)与入料壳体(1‑1)通过升降螺纹孔(1‑1‑1)相啮合;割断及调孔机构(3)包括连接短壳体(3‑1)、调孔距结构(3‑2)、切断结构(3‑3)、辅助支撑结构(3‑4),连接短壳体(3‑1)与排料框体(2‑1)固定连接,连接短壳体(3‑1)与底部壳体(4‑1)固定连接,连接短壳体(3‑1)与调孔距结构(3‑2)通过调孔距适应槽(3‑1‑1)相连接,连接短壳体(3‑1)与切断结构(3‑3)相连接,连接短壳体(3‑1)与辅助支撑结构(3‑4)相连接;连接短壳体(3‑1)上设置有调孔距适应槽(3‑1‑1)、刀具通孔(3‑1‑2);调孔距结构(3‑2)包括半环形(3‑2‑1)、推杆(3‑2‑2)、调距螺纹杆(3‑2‑3)、定位环(3‑2‑4),半环形(3‑2‑1)与推杆(3‑2‑2)固定连接,推杆(3‑2‑2)与调距螺纹杆(3‑2‑3)通过小螺纹孔(3‑2‑2‑1)相啮合,调距螺纹杆(3‑2‑3)与定位环(3‑2‑4)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推杆(3‑2‑2)上设置有小螺纹孔(3‑2‑2‑1);切断结构(3‑3)包括刀具(3‑3‑1)、刀具弹簧(3‑3‑2)、刀具推动块(3‑3‑3)、平衡杆(3‑3‑4),刀具(3‑3‑1)与连接短壳体(3‑1)通过刀具通孔(3‑1‑2)活动连接,刀具(3‑3‑1)与刀具推动块(3‑3‑3)固定连接,刀具推动块(3‑3‑3)与刀具弹簧(3‑3‑2)固定连接,刀具推动块(3‑3‑3)与平衡杆(3‑3‑4)固定连接,平衡杆(3‑3‑4)与底部壳体(4‑1)通过光滑通孔(4‑1‑3)活动连接;辅助支撑结构(3‑4)包括半球形件(3‑4‑1)、支撑短件(3‑4‑2)、强力支撑弹簧(3‑4‑3),半球形件(3‑4‑1)与支撑短件(3‑4‑2)固定连接,支撑短件(3‑4‑2)与强力支撑弹簧(3‑4‑3)固定连接,强力支撑弹簧(3‑4‑3)与连接短壳体(3‑1)固定连接;底部综合机构(4)包括底部壳体(4‑1)、冷凝件(4‑2)、外管定型结构(4‑3)、缠线动力结构(4‑4),底部壳体(4‑1)与冷凝件(4‑2)固定连接,底部壳体(4‑1)与外管定型结构(4‑3)通过定型结构槽(4‑1‑2)固定连接,底部壳体(4‑1)与缠线动力结构(4‑4)相连接;底部壳体(4‑1)上设置有滚筒定位件通孔一(4‑1‑1)、定型结构槽(4‑1‑2)、光滑通孔(4‑1‑3)、电机固定槽(4‑1‑4)、滚筒定位件通孔二(4‑1‑5);外管定型结构(4‑3)包括小型电机(4‑3‑1)、小斜齿轮一(4‑3‑2)、小斜齿轮二(4‑3‑3)、小齿轮轴(4‑3‑4)、定型件轮(4‑3‑5)、定型件轴(4‑3‑6),小型电机(4‑3‑1)与小斜齿轮一(4‑3‑2)固定连接,小斜齿轮一(4‑3‑2)与小斜齿轮二(4‑3‑3)相咬合,小斜齿轮二(4‑3‑3)与小齿轮轴(4‑3‑4)通过通孔活动连接,小齿轮轴(4‑3‑4)与底部壳体(4‑1)固定连接,小齿轮轴(4‑3‑4)与定型件轮(4‑3‑5)相咬合,定型件轮(4‑3‑5)与定型件轴(4‑3‑6)通过通孔活动连接,定型件轴(4‑3‑6)与底部壳体(4‑1)固定连接;缠线动力结构(4‑4)包括缠线电机(4‑4‑1)、外齿轮一(4‑4‑2)、外齿轮二(4‑4‑3)、带动滚轴(4‑4‑4)、连接销(4‑4‑5)、缠线滚筒(4‑4‑6)、定位柱(4‑4‑7)、柱支撑弹簧(4‑4‑8)、T形拉手(4‑4‑9),缠线电机(4‑4‑1)与底部壳体(4‑1)通过电机固定槽(4‑1‑4)固定连接,缠线电机(4‑4‑1)与外齿轮一(4‑4‑2)固定连接,外齿轮一(4‑4‑2)与外齿轮二(4‑4‑3)相咬合,外齿轮二(4‑4‑3)与带动滚轴(4‑4‑4)固定连接,带动滚轴(4‑4‑4)与底部壳体(4‑1)通过滚筒定位件通孔二(4‑1‑5)活动连接,带动滚轴(4‑4‑4)与缠线滚筒(4‑4‑6)通过连接销(4‑4‑5)相连接,缠线滚筒(4‑4‑6)与带动滚轴(4‑4‑4)通过圆形凹槽一(4‑4‑4‑1)相适应,缠线滚筒(4‑4‑6)与定位柱(4‑4‑7)通过圆形凹槽二(4‑4‑7‑1)相适应,定位柱(4‑4‑7)与柱支撑弹簧(4‑4‑8)固定连接,定位柱(4‑4‑7)与T形拉手(4‑4‑9)固定连接,定位柱(4‑4‑7)与底部壳体(4‑1)通过滚筒定位件通孔一(4‑1‑1)活动连接;带动滚轴(4‑4‑4)上设置有圆形凹槽一(4‑4‑4‑1);定位柱(4‑4‑7)上设置有圆形凹槽二(4‑4‑7‑1);入料机构(1)与排料机构(2)相连接,割断及调孔机构(3)与排料机构(2)相连接,割断及调孔机构(3)与底部综合机构(4)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黎晶通电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昌黎晶通电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337420.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