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陆地双检原始地震数据评价及数据处理质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0833.X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8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伟;李安昱;赵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刘学伟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张新利;谢建玲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地震数据评价及数据处理质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陆地双检原始地震数据评价及数据处理质控方法,陆地双检原始地震数据评价方法通过计算参量,构建基于相位差的原始数据评价函数,并根据评价值大小判断数据质量的好坏;陆地双检原始地震数据处理质控方法,包括:保相位差判断方法和保幅判断方法;所述方法检验了原始数据的品质,对数据采集提出基本要求,给出指导方向;处理流程的监控保证了处理环节的实时排错,达到双检数据的真振幅处理;既保证处理质量,又加强处理效果,间接节省处理成本;健全陆地双检技术的完整性,为陆地双检的进一步工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 ||
搜索关键词: | 陆地 原始 地震 数据 评价 数据处理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反射波相位差的陆地双检原始地震数据评价及数据处理质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陆地双检原始地震数据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针对陆地双检原始地震数据叠前炮集,按炮号划分为若干炮段,然后对各炮段分别计算如下六个参量:层间平均相位差,道间平均相位差,层间平均绝对振幅差,道间平均绝对振幅差,层间正常相位差占比和道间正常相位差占比;S2、假设zm为参量值,M为该参数的个数,然后按式(6)对参量值进行去量纲化,S3、针对去量纲化的参量值,构建基于相位差的原始数据评价函数,如式(7)所示,其中c=(0.6c1+0.2c2+0.2c3),c1为层间平均相位差和道间平均相位差的相关系数,c2为层间平均绝对振幅差和道间平均绝对振幅差的相关系数,c3为层间正常相位差占比和道间正常相位差占比的相关系数,c为上述三个相关系数的加权平均;l为层间正常相位差占比;p为整个叠前炮集的层间平均相位差的平均值;δ为层间平均相位差的标准差,计算公式如式(8)所示,其中,P为层间平均相位差的个数,MPhdn为第n个层间平均相位差,为P个层间平均相位差的平均值;S4、通过式(7)所示评价函数,计算得到的评价值Y位于0‑1之间,评价值Y越接近1表示陆地双检原始地震数据的质量越好,反之,评价值Y越接近0,则表示陆地双检原始地震数据的质量越差;所述陆地双检原始地震数据处理质控方法,包括:数据间的保相位差判断方法和保幅判断方法;所述数据间的保相位差判断方法包括:处理前后上下层波形对比方法、处理前后上下层相关时移对比方法、相位差和振幅差的分布图对比方法、监控整体流程相位差变化的折线图法;所述处理前后上下层波形对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1、将处理前的上下层数据波形图在同图显示,直观地反映双检数据的相位情况,受个别点影响小,属于定性分析;S22、在同一时窗的前提下,将处理后的上下层数据波形在同图显示,从波形的相对变化情况直观判断处理流程是否合理;所述处理前后上下层相关时移对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3、对处理前后的单层数据进行时移计算;S24、对比上下层的时移量变化情况,以监控处理环节对单层数据的相位改变情况,属于定量分析方法;所述相位差和振幅差的分布图对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5、对经过处理环节处理后的上下层数据绘制相位差分布图和振幅差分布图;S26、通过相位差分布图监控处理环节的处理流程对两层数据相位差的改变情况;通过振幅差分布图监控处理环节的处理流程对两层数据振幅差的改变情况;所述保幅判断方法包括:采用残差分析法监控去噪是否损伤有效信号,采用振幅曲线对比法监控振幅补偿的效果,采用频域上下层频谱对比法监控补偿前后的频域特性,采用成像剖面对比法把控构造成像的准确性,采用沿层振幅属性对比法监控成像保幅性,监控整体流程振幅差变化的折线图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刘学伟,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刘学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40083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