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在制备调节脂质代谢产品中的应用及其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35112.2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8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丁晨旭;邓楷;孟晶;胡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8 | 分类号: | A61K31/7048;A61P1/16;A61P3/04;A61P3/06;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杜朗宇 |
地址: | 810008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在制备调节脂质代谢产品中的应用及其组合物,所述吡喃类化合物包括矮牵牛素‑3‑O‑β‑D葡萄糖苷和/或锦葵色素‑3‑O‑β‑D葡萄糖苷。为用于制备调节脂质代谢产品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
搜索关键词: | 脂质代谢 制备 苯并吡喃 类化合物 葡萄糖苷 吡喃类化合物 产品提供 锦葵色素 研究方向 矮牵牛 应用 | ||
【主权项】:
1.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在制备调节脂质代谢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包括矮牵牛素‑3‑O‑β‑D葡萄糖苷和/或锦葵色素‑3‑O‑β‑D葡萄糖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43511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苯并二氢吡喃衍生物的回收
- 二苯并、二萘并吡喃和二苯并、二萘并螺吡喃类化合物及制备
- 一种苯并吡喃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 氨基苯并二氢吡喃、氨基苯并二氢噻喃及氨基-1,2,3,4-四氢喹啉衍生物,包含这些化合物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在治疗中的用途
- 在脲或硫脲的存在下使用手性吡咯烷来形成手性4‑苯并二氢吡喃酮
- 在酚或硫酚的存在下使用手性吡咯烷来形成手性4‑苯并二氢吡喃酮
- 使用手性吡咯烷来形成手性4‑苯并二氢吡喃酮
- 一种不对称催化合成四氢呋喃[2,3‑b]苯并吡喃或四氢吡喃[2,3‑b]苯并吡喃的方法
- 一种双氢查尔酮1‑(5,7二羟基‑2,2‑二甲基苯并吡喃‑6‑)‑3‑(2,2‑二甲基苯并吡喃‑6‑)‑1‑丙酮的合成方法
- 苯并异噻唑基取代的氨甲基苯并二氢吡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