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非视距识别功能的室内行人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8959.6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6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广;李建增;史云飞;李永科;胡永江;李爱华;褚丽娜;马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20 | 分类号: | G01C21/20;G01C21/18;G01C21/16;G01C21/00;G01S5/00;G01S5/02;G01S5/06;H04W4/02;H04W4/029;H04W4/33;H04W64/00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 |
地址: | 050003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9***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非视距识别功能的室内行人定位方法,针对室内使用超宽带(Ultra‑Wide Band,UWB)技术定位易受非视距(Non line‑of‑sight,NLOS)干扰和惯导误差随时间发散的问题,提出一种信号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和行人航位推算法(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PDR)相结合的室内定位算法。UWB信号在视距(Line‑of‑sight,LOS)条件下定位精度高,当检测处于NLOS时使惯性测量单元IMU介入,与TOA定位相结合,在短时间内提供惯性参数和姿态信息,结合行人行走规律进行PDR计算,消除UWB信号多路径效应和NLOS影响,减少累积误差,并运用粒子滤波器(Particle Filter,PF)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异常值进行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当行人在处于NLOS的情况下,对比其它算法,本发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定位精度。 | ||
搜索关键词: | 非视距 算法 室内 惯性测量单元 定位精度高 多路径效应 粒子滤波器 视距 惯性参数 航位推算 累积误差 室内定位 室内使用 信号到达 行走规律 姿态信息 超宽带 有效地 发散 筛选 检测 | ||
【主权项】:
1.一种具有非视距识别功能的室内行人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信号到达时间法对待测行人目标进行定位,得到任意时刻下待测行人的位置坐标;步骤二:根据待测行人的位置坐标,由三角不等式定理判断待测行人的当前状态是处于视距状态还是非视距状态;若待测行人处于视距状态,则继续执行步骤一;若待测行人处于非视距状态,则执行步骤三;步骤三:若待测行人处于非视距状态,则采用惯性测量仪和行人航位推算法联合定位的方法,推算待测行人在上一时刻到当前时刻的位移量;步骤四:由上一时刻待测行人的位置坐标、上一时刻到当前时刻的位移量和IMU陀螺仪输出的方向信息,重新计算当前时刻下待测行人的位置坐标;步骤五:重复以上步骤,计算得到所有时刻下的待测行人的定位信息,利用粒子滤波器对数据进行筛选,去掉异常值;完成具有非视距识别功能的室内行人定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60895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