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沿江平原地区基于小拱棚的羊肚菌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8828.3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6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吕锐玲;陈展鹏;蔡正军;戴宝生;卢华平;杨俊;陈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60;A01G18/20;A01G18/69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7 | 代理人: | 王冬冬;温珊姗 |
地址: | 438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沿江平原地区基于小拱棚的羊肚菌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场地、整地做厢、播种、覆盖黑膜、搭建小拱棚、补料、养菌与催菇、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生产成本低,生产风险低,利用了冬闲田作栽培场所,各个栽培步骤操作简便、省工省力、节本高效,每亩播种投料成本2000元可产鲜菇100 kg左右,价值约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采用本发明方案栽培产出的羊肚菌大小均匀、生长整齐,口味接近于野生羊肚菌,便于推广栽培。 | ||
搜索关键词: | 栽培 小拱棚 羊肚菌 播种 生产成本低 食用菌种植 野生羊肚菌 出菇管理 平原 病虫害防治 补料 采收 黑膜 省工 省力 投料 鲜菇 养菌 整地 口味 整齐 生长 覆盖 生产 | ||
【主权项】:
1.一种沿江平原地区基于小拱棚的羊肚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场地:栽培场地选择冬季闲田,土质疏松、肥沃、粘性小,附近有干净水源,排灌方便;背风遮阴,避开风口,土壤的pH值为6.5‑7.5,选择平地或坡度不大于30°的坡地;步骤二、整地做厢:先清理地面杂物,在翻耕之前每亩撒施100‑150斤的生石灰或400‑500斤草木灰将土壤pH值调节至7‑8之间,从而起到对土壤内有害微生物及虫卵进行杀灭的作用;然后在播种之前、翻耕之后对土壤进行暴晒,进一步杀灭土壤中的杂菌、害虫,同时碎化土块,增加土壤通透性和保水性;最后将田地整理成厢沟后将厢面整理成高畦状,厢宽为0.7‑1.5m,沟宽为0.2‑0.3m,深度为0.2‑0.3m;步骤三、播种:播种时间根据当地往年气候、当年天气和菌种特性确定,沿江平原地区的播种时间选在每年的11月至12月,播种温度为3‑25℃,优选温度为15‑18℃;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或撒播,将揉碎的菌种按照每亩150‑200kg的播种量直接播种,播种后需盖土,盖土厚度为3‑5cm,盖土作业用钉耙将菌种与厢面上的土层抖混或将沟内的土翻撒至厢面后平整即可;为了使菌种在适宜的湿度环境中生长,一般在播种前先浇水,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在15%‑25%之间;步骤四、覆膜:播种并盖土后立即覆膜,所覆薄膜采用一般农用黑色地膜,宽度与厢面宽度一致或略宽于厢面10‑30cm;步骤五、搭建小拱棚:采用小拱棚保温,所选用的小拱棚拱高为50‑55cm,小拱棚完全覆盖厢面,拱面覆盖遮阳网和农用薄膜;步骤六、补料:按所述步骤一至步骤五操作后,根据天气情况在播种后的7‑10天,待菌丝长满厢面后,在厢面摆放外源营养袋进行补料,外源营养袋选用15cm×30cm塑料袋,每袋装培养料250‑300g,或12cm×24cm塑料袋,每袋装培养料150‑180g;依据外源营养袋大小不同,每亩地需摆放1800‑2000个外源营养袋;摆放外源营养袋前,将外源营养袋侧面划口或打孔,摆放时将地膜一边土块掀掉,再将地膜掀开至另一边,然后将外源营养袋划口面朝下摆放在厢面上,再盖上地膜,从此转入养菌中期管理阶段;步骤七、养菌:羊肚菌菌丝在10‑25℃之间都可以很好地生长,温度越高,菌丝生长越快,但温度超过25℃以后菌丝生长过快,导致营养供应不足,菌丝发育不良,因此养菌期需将温度控制在10‑25℃之间,土壤湿度保持在35%‑40%之间,空气湿度在85%‑95%之间,从而有利于羊肚菌的营养生长;步骤八:催菇催菇是人为采取措施促使羊肚菌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当羊肚菌菌丝和菌霜已经完全覆盖地面,且温度在10‑25℃之间时,揭开地膜,利用微喷或喷灌设施给羊肚菌浇大水至地面完全湿透,一般重复浇2‑3遍,同时在夜间打开小拱棚两边的通风窗,白天关上,利用昼夜温差刺激羊肚菌原基的萌发。步骤九、出菇管理:羊肚菌原基萌发之后,对原基进行保育管理,从原基发生至3cm以内的幼菇最为幼嫩,温度低于0℃,原基和幼菇很快就会被冻死;大于3cm的幼菇需进行精细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控制土壤湿度在 25%‑32%之间,空气湿度在85%‑95%之间,同时保持适度通风,菌床表面风速控制在20‑40cm/min;若遇春旱,则需及时喷灌,加大用水量,增加土壤和空气湿度,保证羊肚菌对水分需求,当温度高于20℃以上时撤掉小拱棚外覆盖的薄膜;步骤十、采收:羊肚菌子实体成熟后需及时采收,具体采摘标准:早期菇以菇帽高10‑15cm为宜,中期菇以菇帽高 8‑12cm为宜,尾期菇以菇帽高4‑8cm为宜,采收用锋利的小刀,在子囊果菌柄近地面处,沿地面水平方向割下,保持菇体干净,避免泥土沾染菌柄,影响商品性状;采收完毕,挖出遗留在土壤里的菌柄地下部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未经黄冈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718828.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栽培血红栓菌栽培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含有桑枝的组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