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汽车配套的安防破窗自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24018.9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4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焦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晓亮 |
主分类号: | A62B3/00 | 分类号: | A62B3/00 |
代理公司: | 嘉兴中创致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84 | 代理人: | 姚海波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市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汽车配套的安防破窗自救装置,包括破窗锥,第一蓄能弹簧,第二蓄能弹簧,转动筒和储物筒;所述转动筒转动镶嵌在盖板的中间调节孔内,所述转动筒与上限位转板、下限位转板上还设有呈环状的三组卡位杆穿孔,且下限位转板的外侧还连接有手轮柄;所述破窗柱的外侧端连接有破窗锥,所述破窗柱底部连接有第一调节杆,且第一调节杆穿过调节卡板插入到导向筒内,所述第一调节杆上还套装有第二蓄能弹簧,所述调节卡板的中间焊接有第二调节杆。破窗锥可在第一蓄能弹簧以及第二蓄能弹簧的作用下,破窗力度增大,整体可拆装,便于恢复原位继续使用,可利用将安全带隔断,提高破窗逃出的效率,在夜间可利用求救手电筒照明与求救。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汽车 配套 安防破窗 自救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汽车配套的安防破窗自救装置,破窗锥可在第一蓄能弹簧以及各自连杆上的第二蓄能弹簧的作用下破窗,破窗力度增大,整体可拆,便于在使用后恢复原位,其特征在于,包括:破窗筒(1),外接板(101),螺纹孔(102),螺纹柱(103),破窗孔(104),破窗柱滑动筒(2),卡槽(201),橡胶垫(202),破窗柱(3),卡条(301),破窗锥(302),第一调节杆(303),调节卡板(304),第二调节杆(305),卡位杆(306),盖板(4),紧固孔(401),中间调节孔(402),导向筒(403),挡板(404),第一蓄能弹簧(5),第二蓄能弹簧(6),转动筒(7),上限位转板(701),下限位转板(702),卡位杆穿孔(703),转动手轮柄(704),储物筒(8),求救手电筒(801)和割刀(802);所述破窗筒(1)的内部连接有三组相切的破窗柱滑动筒(2),且破窗柱滑动筒(2)的内壁上设有三组卡槽(201),所述破窗筒(1)顶端外侧设有两组外接板(101),且外接板(101)上开设有螺纹孔(102),所述破窗筒(1)的顶端面上设有三组与破窗柱滑动筒(2)相对应的破窗孔(104),且破窗筒(1)的底端面上连接有螺纹柱(103);所述转动筒(7)转动镶嵌在盖板(4)的中间调节孔(402)内,且转动筒(7)的两端分别设有上限位转板(701)与下限位转板(702),所述转动筒(7)与上限位转板(701)、下限位转板(702)上还设有呈环状的三组卡位杆穿孔(703),且下限位转板(702)的外侧还连接有手轮柄(704);所述盖板(4)的外端侧设有螺纹柱(103)穿出的紧固孔(401),且盖板(4)通过紧固孔(401)螺纹柱(103)上的螺母固定在破窗筒(1)的底端,所述盖板(4)的内侧端设有三组导向筒(403),且导向筒(403)的顶端连接有挡板(404);所述破窗柱(3)的外侧设有三组卡条(301)并滑动卡在卡槽(201)内,且破窗柱(3)的外侧端连接有破窗锥(302),所述破窗柱(3)底部连接有第一调节杆(303),且第一调节杆(303)穿过调节卡板(304)插入到导向筒(403)内,所述第一调节杆(303)上还套装有第二蓄能弹簧(6),所述调节卡板(304)与第一调节杆(303)为固定焊接,且调节卡板(304)的中间焊接有第二调节杆(305),所述第二调节杆(305)的底端焊接有三组卡位杆(306),且卡位杆(306)可向下穿出卡位杆穿孔(703)并使第二调节杆(305)向下穿出转动筒(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晓亮,未经沈晓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72401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