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桥面融雪除冰的封层材料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93979.2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5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恺;仇新成;杜宏伟;李荣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C11/26 |
代理公司: | 36111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文亮 |
地址: | 33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桥面融雪除冰的封层材料施工工艺,工艺流程包括施工准备、钢筋网架设、碳纤维发热线布设、电源接线和护套管、水泥混凝土浇筑、沥青混凝土摊铺压实、智能温控系统安装。本发明的优点:本施工方法各个程序衔接密切,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重复作业,同时避免了机械过程、人工的浪费;本施工方法简单、实用,碳纤维发热线存活率高,融雪化冰效果明显,能工实现智能控温放置桥梁积雪结冰,节约能源和人工费,经济效益明显。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发热线 融雪 水泥混凝土浇筑 智能温控系统 沥青混凝土 电源接线 机械过程 施工工艺 施工过程 施工准备 智能控温 存活率 布设 工艺流程 钢筋网 护套管 人工的 结冰 除冰 封层 施工 摊铺 压实 桥面 架设 积雪 衔接 节约 重复 桥梁 能源 | ||
【主权项】:
1.一种适用于桥面融雪除冰的封层材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包括施工准备、钢筋网架设、碳纤维发热线布设、电源接线和护套管、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布设、水泥混凝土浇筑、沥青混凝土摊铺压实、智能温控系统安装;/n施工准备:施工图纸及其它技术文件齐备;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桥梁主体工程结束并经过验收合格;材料、施工机具等已准备就绪,且能保证正常施工;碳纤维发热线外观质量和电热性能经过验收合格;施工现场要有临时用电设施;桥面要清理干净,达到整体平整,局部凹凸情况与整体平整度之差不超过15mm;桥面无杂物,多余钢筋等金属物清楚干净;施工现场要有作业空间,以满足施工的需要;施工现场环境温度低于5℃,不宜施工;/n钢筋网架设:按照碳纤维发热线布设高度要求架设钢筋网,钢筋网的高度不应超过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设计标高,为了确保钢筋网的架空高度,在钢筋网下每间隔一段距离设置钢筋;/n具体为在水泥混凝土铺层上部焊接若干支撑柱,在支撑柱上焊接立杆,每个立杆上焊接有横杆,在横杆与立杆外部绑扎钢筋网,钢筋网通过扎线绑扎;/n碳纤维发热线布设:采用扎丝将碳纤维发热线按照U形走向绑缚在钢筋网上,碳纤维发热线宜布设在钢筋侧面或底部,碳纤维发热线的布设间距以5~10cm为宜,具体根据设计铺装功率而定;绑扎应紧密牢固,绑扎间距不超过20cm;碳纤维发热线铺设应美观,平直,最小弯曲半径为5倍发热线直径,碳纤维发热线布设完成后,用数字万用表测试每一路的实际阻值,并对产品说明校核电阻系统公差是否合格,用500V兆欧表测量发热线的绝缘电阻是否小于规定值,确保所有发热线无断路、短路现象;/n电源接线和套护管:将接入电源控制柜中的电源线穿过桥梁防撞墙上的预留孔,引至铺设好的碳纤维发热线处,穿过预留孔的电源线应按规定套入保护管内,管内严禁有接头;电源线与碳纤维发热线通过接线盒连接;在接线完成后水泥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再一次检查各组发热线的标称电阻和绝缘电阻,如施工过程造成发热线损坏,可及时发现并处理;/n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布设:首先对模板进行检验与校正,安装空心板内模后依次安装受力主筋、绑扎箍筋、分布筋,其次安装侧模板,然后进行质量自检、联检;/n水泥混凝土浇筑:所有碳纤维发热线和温度传感器安装完成,用万用表检查并经通电检验合格(每根发热电缆都发热)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混凝土输送泵放料应尽可能贴着桥面,水泥混凝土摊铺采用三辊轴摊铺机,应确保混凝土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振捣完成后,立即检查各组发热线的标称电阻和绝缘电阻,混凝土铺设完成后应进行养护,养护期满后,再一次检查碳纤维发热线的标称电阻和绝缘电阻;/n沥青混凝土摊铺压实: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沥青混凝土摊铺、压实,养护期满后,进行通电升温测试,升温时间48小时;/n智能温控系统安装:在碳纤维发热桥面上钻一个2cm深度的孔洞,孔洞位置宜尽量处在发热区域中心位置,将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头固定在孔洞中;另外在桥面上刻一条能够敷设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传输线的线槽,使温度传感器输出端引出桥面与温控仪相接,用沥青砂浆填封线槽;由温控仪输出端接入交流接触器。/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89397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盖梁无支架拉杆平衡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现浇混凝土拱圈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