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结构的回灌促渗介质实验方法及其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2045.X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2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冶雪艳;杜新强;张晓婉;赵婧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4 | 分类号: | G01N15/04;G01N15/02;G01N15/08 |
代理公司: | 11791 北京一枝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庆瑞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采用层状非均质结构来设计回灌过程中的入渗介质达到促渗的目的。多孔介质结构是影响回灌过程中物理堵塞的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不同粒径的石英砂来实现层状非均质结构设计来填装回灌入渗砂柱,所不同的是一部分砂柱的上层填装细质地的石英砂,下层填装粗质地的石英砂,而另一部分砂柱的填装方式正好相反。通过实验对比表明:对于上细下粗的多孔介质结构设计,水流运移方向是从细质地的石英砂到粗质地的石英砂,在两层砂土的交界处并无显著的堵塞发生,悬浮物主要集中在入口处,发生表层堵塞。本发明通过简单的刮挖、反冲洗等方式就能治理堵塞,具有设计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容易,成本低的有益效果,其主要用于保障入渗工程的入渗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石英砂 填装 质地 砂柱 多孔介质结构 非均质结构 回灌过程 堵塞 砂土 上细下粗 实验对比 物理堵塞 反冲洗 交界处 入口处 回灌 粒径 两层 下层 悬浮 上层 治理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结构的回灌促渗介质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n(1)回灌促渗介质设计/n①介质粒径分析:利用激光粒度仪和筛分法对其进行粒度分析,选择代表性砂样;/n②设计回灌介质;/n③湿法装样:将砂样洗净、烘干、灭菌后与纯水分层装入砂柱中,记录装砂过程中所注入的纯水总量,根据装砂时注水体积与砂柱总体积计算得到初始有效孔隙度;/n(2)悬浮物在砂柱中堵塞规律分析/n上述步骤完成后,拆解砂柱,每拆解1-2cm高取样一次,烘干至恒重,用高纯去离子水冲洗至无悬浮物,再次烘干至恒重,计算出每层悬浮物沉积量和沉积速率,分别绘制悬浮物沉积量和沉积速率的剖面分布曲线,分析悬浮物颗粒在入渗介质中的沉积规律。/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96204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尘监测仪电路
- 下一篇:一种空气粉尘智能检测及降尘作业调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