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自冷却装置减少漏磁的磁流变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21738.3 | 申请日: | 201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8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龙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42 | 分类号: | F16F9/42;F16F9/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自冷却装置减少漏磁的磁流变阻尼器,主要由阻尼器端盖、阻尼器缸体、线圈绕线架、励磁线圈、冷却装置以及导磁圆筒等组成。该阻尼器集成自冷却装置,可有效散发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此外,活塞部分由导磁圆筒、绕线架以及隔磁挡板组成。磁力线回路仅在活塞部分形成,有效解决了传统阻尼器以绕线缸体作为导磁部分的漏磁问题。该阻尼器结构紧凑、体积小、稳定性高,特别适合应用汽车领域等减振吸振系统。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器 自冷却装置 活塞 导磁圆筒 漏磁 磁流变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 磁力线回路 线圈绕线架 阻尼器缸体 阻尼器结构 隔磁挡板 冷却装置 励磁线圈 应用汽车 有效解决 绕线架 体积小 导磁 端盖 缸体 减振 绕线 吸振 紧凑 散发 | ||
【主权项】:
1.一种集成自冷却装置减少漏磁的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吊环(1)、活塞杆(2)、阻尼器左端盖(3)、阻尼器缸体(4)、左隔磁挡板(5)、绕线架(6)、右隔磁挡板(7)、冷却液通道(8)、弹簧(9)、右吊耳(10)、阻尼器右端盖(11)、浮动活塞(12)、锁紧螺母(13)、导磁圆筒(14)、励磁线圈(15)以及冷却管道(16);左吊环(1)与活塞杆(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阻尼器左端盖(3)中间加工有圆形通孔,活塞杆(2)与阻尼器左端盖(3)圆形通孔内表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左端盖(3)与阻尼器缸体(4)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左端盖(3)与阻尼器缸体(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左隔磁挡板(5)圆周内表面与活塞杆(2)外表面过渡配合;左隔磁挡板(5)通过活塞杆(2)右端台肩进行轴向定位;绕线架(6)圆周内表面与活塞杆(2)外表面过渡配合;绕线架(6)左侧通过左隔磁挡板(5)右侧进行轴向定位;导磁圆筒(14)圆周内表面与绕线架(6)外表面间隙配合;左隔磁挡板(5)与导磁圆筒(1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右隔磁挡板(7)圆周内表面与活塞杆(2)外表面过渡配合;右隔磁挡板(7)左侧通过绕线架(6)右侧进行轴向定位;右隔磁挡板(7)与导磁圆筒(1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活塞杆(2)右端加工有外螺纹,左隔磁挡板(5)、绕线架(6)与右隔磁挡板(7)通过锁紧螺母(13)与活塞杆(2)进行轴向紧固连接;绕线架(6)加工有绕线槽,励磁线圈(15)缠绕在绕线架(6)绕线槽内;励磁线圈(15)的引线通过绕线架(6)的引线槽和活塞杆(2)的引线孔引出;浮动活塞(12)外表面与阻尼器缸体(4)内表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浮动活塞(12)右端面加工有一个圆形沉孔;弹簧(9)左端与浮动活塞(12)圆形沉孔间隙配合;阻尼器右端盖(11)左端面加工有一个圆形沉孔;弹簧(9)右端与阻尼器右端盖(11)圆形沉孔间隙配合;阻尼器右端盖(11)与阻尼器缸体(4)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右端盖(11)与阻尼器缸体(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阻尼器右端盖(11)与右吊耳(10)通过螺纹固定连接;阻尼器缸体(4)内部中空,其中空部位设有圆环形的冷却液通道(8);阻尼器缸体(4)外部环绕有螺旋形的冷却管道(16);冷却管道(16)左右两端通过管接头分别与冷却液通道(8)连接形成封闭式的冷却回路,构成阻尼器的自冷却装置。/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20421738.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震器用防尘罩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弹簧压力的减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