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藻材料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33739.6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9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郭俊凌;王晓玲;王明耀;何云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59/20 | 分类号: | A01N59/20;A01N59/16;A01N55/02;A01P13/00;C02F1/5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赵婷 |
地址: | 610065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藻类抑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藻材料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抑藻材料为纳米颗粒,原料包含植物多酚、金属离子和助剂。本发明采用的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生物相容性好、反应活性高,能与多种金属离子配位络合形成稳定的纳米颗粒,其中多酚具有多重相互作用力的粘附性,能够黏附在藻细胞表面,从而缓慢释放金属离子造成藻类细胞膜的氧化损伤,破坏藻类的遗传物质,使藻类代谢系统出现混乱,达到抑制或灭杀藻类的效果。当藻类死亡后又能释放金属离子与水中的多酚再次络合形成纳米颗粒,从而不会造成金属离子的二次污染,所以对水中的藻类有高效和长时间抑制能力,能够作为抑藻预防剂使用。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及其 应用 | ||
【主权项】:
暂无信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211113373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