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涡流纺纱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5104022 | 申请日: | 198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4022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龙;方松劲;王世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三十一棉纺织厂 |
主分类号: | D01H1/13 | 分类号: | D01H1/1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全永留 |
地址: | 上海市长阳***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涡流纺纱的装置,属于一种涡流纺纱的改进。其输棉通道一端与涡流管弧形连接,另一端与分梳棍出口斜面连接。涡流管上有五个沿管圆周等均分布的呈圆型的补气孔。输棉孔设置在补气孔上侧很近处,能消除负压差异,缩短补气孔和输棉孔的距离,减少耗气量40%。由于输棉通道、补气孔和输棉孔的独特设计,使涡流管使用寿命在两年以上,可纺1.4-1.8D×38mm的化纤,也可纺3-9D×65mm化纤,且能纺制中长毛型纤维。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流 纺纱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涡流纺纱装置,包括一呈中空圆形的涡流管,一安装在所述涡流管上端的纺纱头,一进口端与所述涡流管上的输棉孔弧形连接、出口端与分梳辊的出口斜面相接的输棉通道,其中,所述涡流管侧壁上靠近所述纺纱头的下端处沿圆周均布5个圆形的补气孔,所述输棉孔呈椭圆形,并位于一补气孔上侧中心距为6-9毫米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棉通道进口与出口的收缩比为48,所述补气孔的最佳孔径为2.7毫米,所述输棉孔有一最佳为0.5度的导向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三十一棉纺织厂,未经上海第三十一棉纺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851040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