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铜和铜合金表面钝化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6103910 | 申请日: | 198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3910A | 公开(公告)日: | 1987-12-16 |
发明(设计)人: | 韩文安;孙雁飞;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22/00 | 分类号: | C23C22/00;C23C22/78;C23F3/06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闵宪智 |
地址: |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铜和铜合金表面化学钝化处理方法,它的主要特征为1)将稀铬酸处理放在光亮酸洗(抛光)后进行;2)将草酸抛光液浓度加大一倍,还提供了一种抛光效率非常高的磷酸抛光液;3)钝化成膜处理是采用苯并三氮唑和聚乙烯醇混合处理,与已有所有的钝化工艺相比,本发明是一种既不污染环境、无害于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又可获得理想保护膜的钝化工艺。 | ||
搜索关键词: | 铜合金 表面 钝化 处理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铜和铜合金表面化学钝化处理方法,它由以下工序组成:碱洗、酸洗、光亮酸洗(抛光)、钝化成膜处理、稀铬酸处理、烘干,本发明特征在于:1)将稀铬酸处理放在光亮酸洗(抛光)后进行,处理温度为室温~50℃,时间为30秒~3分;2)根据工件表面光洁度的要求,可采用抛光液1对工件粗抛,再用抛光液2细抛,抛光液成份1、2及工艺条件如下:溶液1成份范围H3PO4(浓、工业)<450CC/升HAC(浓、工业)<200CC/升H2O2(30%工业)<350CC/升温度室温时间30~5分钟溶液2成份范围NaOH(工业)<30克/升H2O2(30%工业)<300CC/升草酸(工业)<50克/升BTA(化学钝)<1克/升温度室温~60℃时间1~6分钟3)钝化成膜处理是采用苯并三氮唑和聚乙稀醇混合处理,也可先用苯并三氮唑处理后再用聚乙稀醇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861039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向坐标电容传感测试装置
- 下一篇:车轮的直接驱动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2-00 表面与反应液反应、覆层中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处理,例如转化层、金属的钝化
C23C22-02 .使用非水溶液的
C23C22-05 .使用水溶液的
C23C22-70 .使用熔体
C23C22-73 .以工艺为特征的
C23C22-78 .待镀覆材料的预处理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2-00 表面与反应液反应、覆层中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处理,例如转化层、金属的钝化
C23C22-02 .使用非水溶液的
C23C22-05 .使用水溶液的
C23C22-70 .使用熔体
C23C22-73 .以工艺为特征的
C23C22-78 .待镀覆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