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纱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2114321.4 申请日: 1992-11-16
公开(公告)号: CN1087140A 公开(公告)日: 1994-05-25
发明(设计)人: 赫尔穆特·马科威策凯 申请(专利权)人: 麦吉纺织机械学院
主分类号: D01H1/02 分类号: D01H1/02;D01H4/00;D01H7/24;D01H7/90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王礼华
地址: 列支敦士***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纺纱机,用于生产各种短纤维纱线。该纺纱机不用粗纱架而直接以纤维条喂入。这些纤维条的并条是通过使每个纺纱工位的自由端装置慢速运转完成的,以形成粗纱,然后进入四锡林牵伸机构。整机被完全封闭,尘埃量与噪音较少,在真空吸尘状态下运转。牵伸后,该纱得到积极加捻并被卷绕在一无管纱体上,不使用任何锭子、钢领或钢丝圈。每个工位新纱体的落卷可在机器继续运行的状态下进行。
搜索关键词: 纺纱机
【主权项】:
1、纺纱机,是用于加工短纤维纱的设备,它改善了产品的质量,增加了产量并缩短了现有技术的纺纱程序,还包括,这种纺纱机在工作时不用粗纱架,并具有总高为1300mm(2)的无上梁结构,并条机条子(1)是直接从条筒中取出。这些并条机条子(1)输入自由端喂入锡林(12)与自由端机组的开松锡林(13),这些都与现有技术相同,但机组分为两层,允许区段(11)最大达75mm,经开松锡林(13)的单独的纤维随后到达纺纱杯(15),这也与现有的自由端纺纱技术相同,但纺纱杯的最小直径为60mm,在这里要形成的粗纱被排齐在一个方向上(16),该“自由端机组”(15)相对于转子为慢速并用大量纤维形成粗纱,后者为进一步的纺纱工艺而呈低度的捻转,在进入垂直的四锡林牵伸机构之前时,全都与现有技术相同,粗纱的捻转被解捻至纤维互相平行的位置,粗纱(16)进入捻转漏斗(18′)的孔(18),漏斗根据粗纱捻转被驱动。以实现积极的解捻。单边纺纱机包括:驱动头(4),中间区段,每个区段带有10个锭子(6,7,8,9,10),以及机尾(5),其中纺纱工位最多达500个。纺纱机总体用透明罩(22)与滑动门(23)被完全封闭,在机器内部进行空调。通过这种结构封闭方式在室内噪音和尘埃量较少,唯一有待克服的问题是工作人员所需的空调。用于“自由端废屑”和断纱的抽吸装置与现有技术相同。当断纱时自由端喂入锡林(12)停转,这就取代了现有技术的粗纺停车装置。同样地每个纺纱工位(6,10)也是密闭的,借此噪声和尘埃的防护得以改善,同时也能够通过抽吸自动地抽吸尘埃除去飞毛。每个纺纱工位通过底部(24)与罩(25)完全被封闭,使得从外部只能经纺纱头(21)来触及机器。然后由牵伸机(17)出来的纱(19)通过猪尾形导纱钩(20)后进入轴(22)上的中心孔然后再通过孔(23)离开并被导引绕过纺纱头(21)再进入纺纱臂(26),这全都与现有技术的粗纺或锭翼纺纱机相同。纺纱臂(27)的上部可反抗弹簧(28)而伸长。滑动石(29、30)固定在纺纱臂上并可沿转盘(32)上的滑道(31)滑动。整个纺纱臂固定在转盘(32)上并通过恒定的驱动装置(33)和(34)与其一同转动。转盘(32)转动一周相当于纱(19)旋转一周,如同已知的预一和环锭一纺纱机那样的积极捻转嵌入,依旋向而定是S捻或Z捻。纱(19)的捻转进入牵伸机构(19)的输出锡林的夹持点,这样按现有技术在断纱后仍可进行纺纱。滑石(30)上载有槽鼓(35)与销(36),在其上带有臂(38)的导纱器(37)可作往复运动。槽鼓(35)通过弹簧(28)压在纱体(39)上并在其上进行退卷,在臂进入鼓的槽中,纱线运动/往复,其最大动程为40mm。在纺纱工序开始时纱线固定在夹板(43′)上,然后,使其可以绕在络纱滚筒(42)上。在空的络纱滚筒(42)上槽鼓(35)处于位置A,而在满的络纱滚筒上其处于位置B。在纺纱工艺继续进行时纱体(39)在络纱滚筒(42)上形成,这是由于电机(43)转动络纱滚筒(42),而电机本身固定在罩(25)上所致。为了对纱体(39)进行落卷,每个纺纱工位都可从位置C摆动至位置D,打开可以将纱体(39)取出。这样每个纺纱工位都可以单独地打开进行落卷,同时所有的其它的纺纱工位继续进行生产,这是现有的环锭纺纱技术所作不到的。纺好的纱体(39)以较大的卷装形式取代了现有的管纱与交叉筒子,并可进一步地直接用于织造/针织/染色,这样也就取消了所有的纱管与锥形管,纱架。纱体(39)具有最大的40mm的行程(41),其内径最小为200mm(44)而其外径最大为500mm(45)且无纱架。由于大陡度的纱线交叉形成的坚硬的卷绕形式而具有自载能力,它直接从络纱滚筒(42)上落纱。在纺纱过程中纱体(39)与转盘(32)同向转动,这样就保持了积极的加捻。纱体(39)从空的络纱滚筒(42),即位置A到满络纱滚筒的直径补偿是通过调节马达(43)的转动而实现的,这也要通过槽鼓(35)的最端的位置或纱的张力而实现。该工作过程没有象所有已知的环锭纺纱机那样的气圈、锭子、钢领或钢丝圈和所有来自它们的驱动装置,同时由于实行局部空调及由于省去了粗纺与交叉筒子而使工艺过程缩短,每公斤纱的生产成本可观地降低了,同时通过较大的行程与无尘操作使得持量也得以提高。采用自动的纺、落及输送等也更容易作到。纺纱机的生产率也随之连续上升到这样一点,此时可以在零断纱的情况下生产最佳质量的纱。由于该系统不需要最低速度限制,允许自由端纺纱机的较小产量和环锭纺纱机的多倍的产量,这也关联到生产每公斤纱的生产成本。这样自由端的和环锭的工艺均可被取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吉纺织机械学院,未经麦吉纺织机械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9211432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