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芦笋的组织培养生产法无效
申请号: | 97115259.4 | 申请日: | 1997-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209266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宝林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致宁 |
地址: | 10003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幼芽、茎尖和花梗作为外植体的绿芦笋的组织培养生产方法,它具有时间短,增殖率高和可进行全年生产的优点,比大田生产快得多,使绿芦笋的生产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不受时间、季节、地理位置的限制,就是普通的蔬菜技术人员通过学习和培训,完全可以进行培育,使绿芦笋可以在北纬40°正常生长,在没有大棚的条件下,冬天可在冻土中过冬,来年春天照常可以收割采摘,在长江以北黄河中下游可以种植。 | ||
搜索关键词: | 芦笋 组织培养 生产 | ||
【主权项】:
1.绿芦笋的组织培养生产法,组织培养方法是在MS培养基上,来实现植物大量地生产的方法,本发明特征在于,本发明的组织培养法,是专门用于绿芦笋的组织培养法,其组织培养的步骤分为,外植体的选择,外植体的消毒,接种、植株诱导、生根和移栽六步。一.外植体的选择:本发明的外植体,采用的带芽外植体,即用绿芦笋的幼芽、茎芽和花梗作为外植体。二.外植体的消毒:本发明选择绿芦笋的嫩茎和茎尖作为外植体(接种材料),它自身常常附有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一旦带进培养基,就会迅速滋生,使组织培养前功尽弃。因此外植体在接种前,必须进行灭菌。灭菌前将绿芦笋的幼芽、茎尖和花梗用洁净水冲洗干净,用吸水纸将水吸干;再用70%的酒精漂洗一下。然后根据幼芽、茎尖和花梗的老嫩程度,用2-10%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6-15分钟,用洁净水冲洗三次,用无菌纸吸干,准备接种。三.接种:组织培养的接种是指,将灭过菌的外植体,在无菌的条件下,切成大于5mm2的小块,并放人培养基的过程。特别要说明的是,接种过程必须在无菌或者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四.植株诱导:在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作用下,外植体可以通过三种途经迅速增殖,即侧芽增殖、诱导不定芽的形成和诱导胚状体的形成。本发明采用诱导不定芽的形成方式。很多植物的器官可以产生不定芽,本发明在自燃条件下,在培养基中,由于所需要的外植体很小,又加上激素的作用,可以使绿芦笋产生不定芽的能力得到极好的发辉,并较快地成长为嫩枝。五.生根:本发明采用浸泡的方法使嫩枝生根,即:将在培养基中生长的嫩枝切下,浸泡在高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生长素的浓度为100毫克/升左右,浸泡时间为10-15小时。然后取出,接种于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10天左右即可生根。六.移栽:在上述生根过程中,当小苗的根原基突起或者形成几毫米长的短根时,将其取出,洗去粘在根部的琼脂,栽入有少量营养的人工基正中。本发明所选用的基质是泡沫塑料板材,将板材放入容器中,在板材上钻孔以固定生根后的小苗,容器中充满营养液,进行水培育。即使小苗根部与营养液体充分接触。经过5-10天,即可定植到土壤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宝林,未经刘宝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9711525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肠胃病的口服液
- 下一篇:全塑料广角双筒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