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行车变速后轴无效
申请号: | 00102056.0 | 申请日: | 200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310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9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志伟 |
主分类号: | B62M11/14 | 分类号: | B62M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5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变速 | ||
1、一种自行车变速后轴,中心轴(1)的一端与外壳(35)构成可转动联接,棘座钢碗(24)与中心轴(1)的另一端和外壳(35)构成可转动联接,行星架(7)与外壳(35)构成超越离合结构,外壳(35)内有甲、乙二个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行星轮(6)啮合内齿体(10)和中心轴(1)上的中心轮(48)而构成甲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行星轮(16)啮合内齿体(18)和中心轴(1)上的中心轮(36)而构成乙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心轴(1)上有联接操纵机构的设置,其特征在于:
A、棘座钢碗(24)上装有二付棘爪,行星架(17)上有棘轮圈(19),内齿体(18)上有棘轮圈(28);
B、行星架(17)上装有二付棘爪,行星架(7)上有棘轮圈(8),内齿体(10)上有棘轮圈(11);
C、外壳(35)上有棘轮圈(13);内齿体(10)和内齿体(18)中至少有一个内齿体上装有棘爪(14);
D、中心轴(1)上有变速圈(44)和变速圈(34),行星架(17)上有变速圈(42),变速圈(42)和变速圈(44)、变速圈(34)构成联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变速后轴,其特征在于,棘座钢碗(24)上装有棘爪(31)、棘爪(29),行星架(17)上装有棘爪(9)、棘爪(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变速后轴,其特征在于,活套在行星架(17)上的变速圈(42)上有销钉(41),销钉(41)穿过径向长孔(39)从行星架(17)内壁伸出;变速圈(42)被弹簧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变速后轴,其特征在于,中心轴(1)中空,中心轴(1)的一端用螺钉(52)封装弹簧(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变速后轴,其特征在于,中心轮(48)齿数为16齿,行星轮(6)齿数为16,内齿体(10)齿数为48齿;中心轮(36)齿数为20齿,行星轮(16)齿数为14齿,内齿体(18)齿数为48齿。
6、一种自行车变速后轴,中心轴(201)的一端与外壳(237)构成可转动联接,棘座钢碗(221)与中心轴(201)的另一端和外壳(237)构成可转动联接,行星架(207)与外壳(237)构成超越离合结构,外壳(237)内有甲、乙二个传动比不同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行星轮(206)啮合内齿体(210)和中心轴(201)上的中心轮(240)而构成甲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行星轮(213)啮合内齿体(215)和中心轴(201)上的中心轮(233)而构成乙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心轴(201)上有联接操纵机构的设置,其特征在于:
F、棘座钢碗(221)上装有二付棘爪,行星架(214)上有棘轮圈(216),内齿体(215)上有棘轮圈(217);
G、行星架(214)上装有二付棘爪,行星架(207)上有棘轮圈(208),内齿体(210)上有棘轮圈(211);
H、中心轴(201)上有变速圈(238)和变速圈(230),变速圈(238)和变速圈(230)构成联动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变速后轴,其特征在于,棘座钢碗(221)上装有棘爪(229)和棘爪(227),行星架(214)上装有棘爪(209)和棘爪(21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变速后轴,其特征在于,中心轴(201)中空,中心轴(201)的一端用螺钉(245)封装弹簧(244)。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变速后轴,其特征在于,中心轮(240)齿数为16齿,行星轮(206)齿数为16,内齿体(210)齿数为48齿;中心轮(233)齿数为20齿,行星轮(213)齿数为14齿,内齿体(215)齿数为48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志伟,未经黄志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20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