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及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无效
申请号: | 00103781.1 | 申请日: | 200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272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08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守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高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53/04 | 分类号: | B21D5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晓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 器用 散热片 制造 方法 热交换器 金属 | ||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及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尤其涉及在金属薄板上形成供热交换用管道穿过的带轴环穿孔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以及在形成于金属薄板上的筒状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并形成供热交换用管道穿过的带轴环穿孔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
用于温度调节器等热交换器的散热部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是在方形的铝制薄板等金属薄板上设置多个规定高度的带轴环穿孔。由该热交换器用散热片形成的热交换器的散热部是将多片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各个带轴环穿孔上下对齐后重叠,同时将由铜等导热系数高的金属做成的热交换用管道插入这些带轴环穿孔以形成一个整体。
作为这种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采用图9A~图9D及图10A~图10F所示的制造方法。
图9A~图9D所示的制造方法是首先在金属薄板100上进行穿孔加工后对穿设的穿孔作内缘翻边加工,形成被凸出片102围住周围的筒状部101(图9A的工序),然后,在筒状部101的凸出片102上进行减薄拉深加工,同时将凸出片102延展,形成规定高度的轴环104(图9B及图9C的工序)。接着,将轴环104的前端部弯折后形成凸缘105(图9D的工序),即可得到带轴环穿孔。以下称图9A~图9D所示的制造方法为减薄拉深加工方法。
图10A~图10F所示的制造方法由以下工序组成。首先,形成圆锥台形的浅容器状凸部106,其底面直径大于在金属薄板100上形成的带轴环穿孔的开口直径(图10A的工序),并进行一边将该浅容器状凸部106的直径缩小一边使其高度渐渐升高的深冲加工(图10B、图10C、图10D的工序)。并且在经过深冲加工形成了规定高度的容器状凸部109上实施穿孔加工后对该穿孔作内缘翻边加工以形成轴环104(图10E的工序)。接着,将轴环104前端部弯曲后形成凸缘105(图10F的工序),即可得到带轴环穿孔。以下将图10A~图10F所示的制造方法称为深冲加工方法。
用图9A~图9D及图10A~图10F所示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可以通过冲压加工制造。在该图9A~图9D及图10A~图10F所示的热交换器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中,图9A~图9D所示的减薄拉深加工方法与图10A~图10E所示的深冲加工方法相比,由于其制造工期短,可实现冲压加工所用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的小型化。
在图9A~图9D所示的减薄拉深加工方法中所用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中,可以使用图11所示的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图11是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的局部剖视图。该热交换器散热片用金属模由上模300和下模400构成,用构成上模300的金属板112、114来固定阴模116。
阴模116的前端从形成上模300下侧面的金属板114的面向下方略伸出,由于弹簧120的力而向下模400方向加力的脱模杆118插入阴模116内,其外周面与阴模116的内壁面滑动接触。脱模杆118如后所述,是一种推出构件,即,冲头128进入阴模116内,并对筒状部101实施减薄拉深加工,然后随着后退的冲头128移动,将附在阴模116内壁面上的残留轴环104推出。
另外,通过由构成下模400的底部的金属板122、124固定的筒状构件126内插入的构件132,使减薄拉深加工用的冲头128以其前端部从筒状构件126伸出的状态固定在下模400上。直径小于该冲头128主体部的冲头128的前端部138是将冲头128向被凸出片102围住的筒状部101引导的引导部,减薄拉深加工通过冲头128的角部136完成。
在如此固定在下模400底部的冲头128的前端部附近,由于加力构件(未图示)的作用而向上模300的方向加力,与底部之间隔开规定距离设有脱模板130。该脱模板130上穿设可供冲头128通过的穿孔134,当脱模板130上没有负荷时,调节脱模板130的位置,以使冲头128的前端低于脱模板130的上侧面。
在上述脱模板130的上侧面载放金属板100,其上形成被凸出片102围住周缘的筒状部101,对该筒状部101进行减薄拉深加工。
这时,上模300向下方移动,设在上模300上的下模推压构件(未图示)就与脱模板130抵接并将脱模板130向下方推压,这样,与底部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冲头128的前端通过穿孔134并伸出到脱模板130的上侧面。由于上模300继续向下方移动,从脱模板130的上侧面伸出的冲头128的前端部就克服弹簧120的力而将脱模杆118向上方推压,同时进入阴模116内,并在与阴模116的内壁面之间对筒状部101进行减薄拉深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高精机株式会社,未经日高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37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