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S(主蛋白)和前S1(大蛋白)乙肝表面基因工程融合抗原的纯化工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0105730.8 申请日: 2000-04-04
公开(公告)号: CN1277206A 公开(公告)日: 2000-12-20
发明(设计)人: 李军;阮力;陈红;王文;田淑芳;杨芙蓉;宗芳;张陵林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K14/02 分类号: C07K14/02;C12N15/51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52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蛋白 s1 乙肝 表面 基因工程 融合 抗原 纯化 工艺
【说明书】: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有50-70%的人群感染过HBV,10%的人群(1亿多人)为带毒者,目前还没有治疗的有效方法,接种疫苗是预防肝炎的有效措施。

1968年,美国科学家Prince等人在乙肝病人血清中发现了特异存在的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成分,1971年Kongman又利用HBsAg阳性血清首次分离得到了HBsAg亚单位颗粒,1981年,利用慢性HBV携带者血清分离纯化得到的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正式被批准生产并用于人体免疫。

八十年代以来,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新型乙肝疫苗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1984年,DeWilde M[1]等人利用酵母细胞成功地表达了HBsAg并纯化得到了HBsAg亚单位颗粒,并将其制成疫苗用于临床实验,并获得了很好的免疫效果。1986年,美国正式批准默克(Merk)公司使用酵母菌生产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进入市场,随后,HBsAg在中华地鼠卵巢细胞(CHO)中也得到了成功的表达并纯化得到疫苗成品。

目前使用的乙型肝炎疫苗,无论是血源疫苗还是基因工程重组疫苗都只含有S蛋白的成分。有5-10%的人群对其反应低下或无反应[2],这主要是由于抗原成分中缺少前S的抗原决定簇。Raul Raz[3,4]等人的研究表明,带前S的HBV基因重组疫苗可克服人群中对S低反应或无反应的现象,可以达到低剂量高反应的效果,是很有希望的新型乙肝疫苗。

目前现有的血源疫苗的超离心纯化法[5]并不适合于基因工程产品,而酵母细胞表达的乙肝表面抗原因为胞内表达因需破碎细胞等复杂工艺[6]也不适合于本抗原。我室已建立了CHO细胞表达的乙肝病毒主蛋白的纯化工艺[7,8],然而CHO细胞表达的S和前S1融合蛋白的纯化工艺未见文献报道。

本室已在CHO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含S和前S1乙肝表面融合抗原,这个新型抗原与以往文献报道的均不同,为了使用该抗原研制新型乙肝疫苗,首先要对该抗原的纯化进行研究,因此建立该抗原的分离纯化工艺,就成了本发明的主要目的。

本发明以表达含S和前S1(S+S1)乙肝表面抗原的基因工程细胞系GdSS1-18#细胞培养上清液为原料,利用柱层析技术对S+S1的纯化进行研究,以建立能够从含乙肝表面抗原S和前S1融合蛋白的细胞培养液中,通过层析技术分离纯化乙肝表面抗原S和前S1的新工艺。

乙肝表面抗原S和前S1融合抗原(S+S1),是在乙肝表面抗原226个氨基酸的羧基端加上了前S1第21到47位27个氨基酸形成的融合抗原,该抗原从我们已建立的GdSS1-18#基因工程细胞系(另申请专利)分泌表达,是一个新抗原,其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均与以前报道的乙肝表面抗原不同,因此分离纯化工艺也可能会有明显的不同。

含乙肝表面抗原S的层析工艺流程是我们建立的[8],其基本特征是:细胞培养液加硫酸铵处理→上疏水柱层析→脱盐处理再行离子交换柱层析→浓缩后再过分子筛柱。我们对S+S1抗原的研究表明,该抗原与DEAE-Sepharose的结合能力较单纯S抗原更强,需用更强的盐浓度才能从该柱洗脱下来,例如,S抗原只能使用极低盐浓度上柱才能吸附,在0.12M NaCl时S抗原就会从该柱上洗脱下来,而S+S1抗原结合能力强,洗脱盐浓度高到0.41M NaCl,这就为建立新的分离纯化工艺奠定了基础。基于这一特点,经过实验摸索,建立了使用含S+S1的细胞培养液,经离心去细胞残渣后,不经任何调整,直接上样离子交换柱进行层析的工艺,并把它做为整个工艺的第一步。由于S+S1在离子交换柱上的洗脱盐浓度高,原液盐浓度约0.12M NaCl,在上样时就去除了很多杂蛋白,这在S抗原是做不到的(其洗脱盐浓度即为0.12MNaCl),接着使用0.26-0.3M NaCl盐洗柱可进一步去除大量杂蛋白,因此在用0.39-0.41M NaCl洗脱S+S1时,可获得相对较纯的S+S1抗原,这样就实现了原液大量、快速粗纯化的目的。由于第一步获得样品相对较纯,即总蛋白量相对较少,就大大提高了其后疏水柱的柱效。实验表明疏水柱的柱效提高了2-3倍,并进而确定了S+S1分离纯化工艺流程:细胞培养原液→除渣后直接上样离子交换柱层析→调电导后上样疏水柱层析→浓缩后上样分子筛柱层析。工艺流程各步具体条件如下:

1.样品处理:含S+S1抗原的细胞培养液经5000转/分离心去除细胞残渣,4℃保存备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未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57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