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取代羟丙基纤维素醚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11228.7 | 申请日: | 200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286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07 |
发明(设计)人: | 吕兴富;孙建刚;冯传伟;武甲伟;张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瑞泰纤维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11/08 | 分类号: | C08B11/08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6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代 丙基 纤维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离子型的纤维素醚,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中主要用作增稠剂、粘接剂、成膜剂、赋形剂、保水剂及保护胶体等;在工业方面,主要用于PVC悬浮聚合作分散剂及用于油墨、脱漆剂等行业:另外还可挤压成塑料等制品。
目前,国内生产的纤维素醚主要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别。离子型纤维素抗盐差,容易受溶液中电解质的影响,并且不溶于有机溶剂,正渐被非离子型纤维素醚替代。非离子型纤维素醚品种主要有:HPMC、MC、L-HPC,它们存在着以下缺点,而使综合性能降低:
1、MC和HPMC不能兼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
2、L-HPC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
3、取代度低(DS≤2);
4、抗生物降解性能差。
同时国内现有生产工艺普遍采用浸渍压榨法,污染环境,产品不稳定,生产成本高,醚化效率低,而且反应压力较高,不利于安全。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代度高(摩尔取代度MS≥3,克分子取代度DS≥2),抗菌性强,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多种极性有机溶剂的多功能高分子新材料-高取代羟丙基纤维素醚(H-HPC)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利用取代基羟丙氧基能取代萄萄糖单元上的羟基,并有侧链生成,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多种极性有机溶剂的特性;用精制棉与环氧丙烷反应,采用“一步淤浆法”生产工艺,即将精制棉经碱化、醚化、中和后制成取代基羟丙氧基含量高(50~80%)的高取代羟丙基纤维素醚(H-HPC)。其基本工艺过程为:将粉碎后的精制棉与碱在惰性溶剂的存在下经碱化处理,然后二次加入醚化剂,整个反应在反应器内呈淤浆状态一步完成。反应结束后用酸中和去碱,用热水洗涤去盐及杂质,最后经干燥、粉碎即成。
高取代羟丙基纤维素醚(H-HPC)(以下简称H-HPC),其化学式:H-HPC的摩尔取代度MS为3~4.5(n),即羟丙氧基含量50~80%;克分子取代度DS为2.2~2.8,聚含度x=150~3000,分子量为60000~1200000。
H-HPC可溶于冷水,水溶液加热至40~45℃出现浊点,聚合物开始从溶液中沉淀出来,溶液粘度迅速下降直到接近纯水,溶液中有其它成分存在会影响其浊点,存在溶解聚合物而又易与溶液混合的有机溶剂时,浊点升高;某些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也可使浊点升高,温度可高达95℃以上。由于取代基的特性和分布的差异,H-HPC增水性较HEC强,所以H-HPC还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得到流动特性和水溶液相同的有机溶液,但粘度稍低于水溶液。H-HPC的有机溶剂多为极性有机液体,包括甲醇、乙醇、丙二醇、二噁烷及溶纤剂(乙二醇单乙醚)等,非极性的脂肪烃或芳烃类除非与甲醇或乙醇混合使用,否则不溶解H-HPC,H-HPC溶液具有假塑性流动特性,粘度随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在溶液浓度很高时,H-HPC显示液晶特性。在浊点温度以下,H-HPC溶液粘度随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分别均匀的减小或增加。与其它非离子型纤维素醚一样,H-HPC溶液粘度稳定性受PH值变化影响不大,PH值在2~12范围内,其粘度与PH值无关。它是热塑性材料,在160℃~180℃下不需要增塑剂即可挤压。吸水量不同,H-HPC在相对温度90%时不超过12%,因此由H-HPC制得的胶片或者物料,具有防潮性,虽然是水溶性的,但不发粘。另外,H-HPC由于取代比较充分,对微生物侵蚀不像HEC那样敏感,所以抗生物降解性优良。
H-HPC有工业级和食品级两种规格,食品级也用于医药和化妆品,它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同时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并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因此可以用于多组分水-油分散体系中作增稠剂、粘结剂、成膜剂、保水剂及保护胶体。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用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方面,在药品中作药片的粘结剂和包衣等辅料,在化妆品和食品中主要用作增稠剂、粘结剂和赋形剂,在PVC制造中作为分散剂用于氯乙烯悬浮聚合以及用于油墨、脱漆剂等行业。
本发明产品的生产方法采用“一步淤浆法”生产工艺。
本发明产品是以精制棉、醚化剂为原料。1、反应原理:
即:纤维素葡萄糖单元上的羟基在碱性条件下被羟丙氧基取代。
精制棉也可用木浆代替。
2、工艺流程:
精制棉→开棉→碱化→醚化→中和→分离→洗涤→分离→干燥→粉碎→包装→成品
开棉:将精制棉开松除铁,然后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精制棉呈粉状,其颗粒度为80目透过率100%,否则在反应过程中容易聚结在一起,降低醚化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瑞泰纤维素有限公司,未经泰安瑞泰纤维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12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