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推动器无效
申请号: | 00112017.4 | 申请日: | 200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306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1 |
发明(设计)人: | 田金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金铭 |
主分类号: | F16D65/34 | 分类号: | F16D6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推动 | ||
1、电磁推动器由上盖(3)、下盖(8)、衔铁(7)、线圈(4)、推杆杆(2)、推块(1)、支持件(10)、控制盒(11)组成。
其特征是:由推块(1)、推杆(2)、衔铁(7)组成一体,并能在上盖(3)、下盖(8)、线圈(4)的孔内上下运动,线圈(4)装在外套(5)的腔内,上盖(3)、下盖(8)、外套(5)、支持件(10)四者用螺钉(9)组成一体,支持件(10)的下端固装联接板(12),联接板(12)和推块(1)分别与制动机构相接,控制盒(11)装在支持件(10)的腔内或外侧,控制盒(11)内装控制电路的元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推动器,其特征是:降压变化器B的初级线圈W1并接在电源上,降压变压器B的初级线圈W2与二极管V1-V4接成整流桥,然后与线圈(4)并接,或用二极管V11和W2接成半波整流与线圈(4)并接,或用降压可控硅V12与线圈(4)串联后和电源并接,而且V12的触发极与触发管V13串联后,接在电阻R6和电容C3的结点上,电阻R7和电阻R8并联后与电容C3电阻R6串联,然后接在电源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推动器,其特征是:线圈(4)与单向可控硅V5串联后并接在电源的上,V5的触发极与电阻R1,触发管V6串联后接在电容C1和电阻R2的结点上,电容C1、电阻R3并联后再与电阻R2、稳压管V9、二极管V10串联,然后并接在电源上,三极管V7的集电极接在电容C1和电阻R2结点上,发射极接地,基极与稳压管V8串联接在电容C2与电阻R5的结点上,电容C2与电阻R4并联再与电阻R5、二极管V10串联而后与电源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推动器,其特征是:把单向可控硅V14并接在电容C2的两端,其触发极通过触发管V15接在电容C4和电阻R9的结点上,电容C4和电阻R9串联后与电容C5并接,再与二极管V18串联,然后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在电阻R5和二极管V10的结点上,三极管V16集电极接在电容C4和电阻R9的结点上,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电阻R10接在电阻R11和二极管V17的结点上,电阻R11与二极管V17串联后与电源并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推动器,其特征是:推杆(2)为非导磁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推动器,其特征是:衔铁(7)装有隔磁垫(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推动器,其特征是:外套(5)、上盖(3)、下盖(8)、衔铁(7)分别开设直达轴心的防涡流槽(14)、(13)(16)、(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推动器,其特征是:上盖(3)、下盖(8)、外套(5)材料均用低碳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推动器,其特征是:励磁电流和起动电流,两电流同时同向同路从线圈(4)的“十”端流入,从线圈(4)的“一”端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金铭,未经田金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201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无线传输碰撞的无线数据机及无线传输方法
- 下一篇:小型立式中央暖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