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排气通道的压铸模及其模芯间隙参数确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12494.3 | 申请日: | 200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15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23 |
发明(设计)人: | 谭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廷清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0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排气 通道 压铸 及其 间隙 参数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金属无切削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金属压铸模具。
压铸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一个国家压铸工业搞不好,军事工业、汽车工业、摩托车工业、电子工业、轻工业在世界上就没有竞争力。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拼命研究所谓先进的压铸机,吹嘘自己的压铸机压射速度多快,比压又多高(比压越高速度越快对压铸生产就越糟),而这正是产生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另外,发达国家生产出的压铸模上面布满了紫铜管,在生产过程中要强迫冷却。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这些发达国家在压铸生产中存在误区。其实,真正的奥妙还应在于压铸模设计,设计出的压铸模首先不能喷铝,其次排气性能要好,这两点中最重要的是排气性能要好,在压铸过程中模具要四面八方都能排气。而浇口、积渣包形状位置都不是主要问题。模具排气性能不好,在压铸过程中气体排不出来,就用高比压快速度压射,这样模具温度无限升高,模腔内表面局部温度达到熔点,肯定会粘模,而通常情况下人们将归咎于涂料质量,其实是模具排气性能不好所致。由于模具排气性能不好用高比压快速度压射,把模具压得歪七扭八,产生变形龟裂,通常情况下归咎模具材料不好,世界上在研究改进模具材料,而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再好的材料也经不住高比压快速度压射。为了模腔的气体问题,过去曾采用真空压铸,吹氧压铸,现在看来都不必要,只要模具排气性能好,问题可以得到全部解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带有排气通道的压铸模以及该模具模芯排气间隙参数的确定方法,从而有效消除铸件气孔,提高模具寿命,降低对压铸机的技术指标要求。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述带有排气通道压铸模的技术方案是,此压铸模的组成包括动模和静模,动模和静模分别由模板和多层块组合模芯构成,动模多层块组合模芯和静模多层块组合模芯分别与动模模板和静模模板相连接;多层块组合模芯由单一外模芯与两个以上内模芯构成;模板上设置有排气环槽和排气孔,内外模芯之间、内模芯之间存在排气间隙,排气间隙与模板上排气孔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喷铝与否与模芯间隙大小直接相关,为确保此技术方案顺利实现,设计模具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模具分型面,模芯要稍高于模板,这样合型后动静模芯合得严,动静模板之间有间隙,不会发生喷铝现象,使易模分型面排气;通常模芯要比模板高0.2-0.3毫米,合型后动静模板要有0.5毫米间隙。
二、浇口设置于模芯内部,不能一半在模芯上一半在模板上,因为长时间在恶劣条件下运作,不可能模芯与模板保持在同一平面上,这样就会产生喷铝,就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污染环境,易发伤害事故,加快模具损坏等。
三、有斜道柱的压铸模,滑块上的孔要略大于斜道柱,这样斜道柱与锁紧块不会发生冲突,便于滑块锁紧,从而不会发生喷铝现象。通常滑块上的孔要比斜道柱大2毫米。
四、模芯设计要比常规设计大一些,这样模芯受到的压强要小一些。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述压铸模间隙参数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试验模具:首先按铸件形状准备试验模具,该试验模具的排气环槽中开有若干排气孔,不同的排气孔与模芯之间大小不同的间隙相连通,特别要注意模板要比模芯低,模芯要平整,合型后动静模板要有一定的间隙;
B、加热试验模具,逐步试压寻找铸件不喷铝时所对应模芯间隙的边缘点:把试验模具加热到200-250度,用压铸机三种冲头,每种冲头用高比压快慢速度各自试压三次,注意观察哪个间隙在什么情况下喷铝,哪个间隙在什么情况下不喷铝,作好记录,以确定不喷铝所对应的间隙参数;
C、依据上述不喷铝所对应的间隙参数实际设计多层块组合模芯的压铸模;
D、加热压铸模具,逐步试压以确定合格铸件所对应压铸机的最佳工作状态:将压铸模具加温到200-250度左右,压铸机采用常规压力,慢速度压射,观察效果,如铸件质量很好,然后逐步把压铸机压射增压切除,继续用慢压射,再观察效果,若铸件还是很好,这时就应该降低油泵出口压力,蓄能器也要同时降低气体压力,一直观察,找到铸件合格且压铸机的压射增压、油泵出口压力、及蓄能器气体压力均为最低的最佳值,这样所给压射力全部由铸件所吸收,作用在模芯内的反作用力降到最低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廷清,未经谭廷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24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