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架桥下部构造及其设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20159.X | 申请日: | 200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277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20 |
发明(设计)人: | 大内一;冈野素之;涌井一;松本信之;曾我部正道;在田浩之;大屋户理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林组;财团法人铁道总合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4C3/3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力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架桥 下部 构造 及其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架桥,特别是涉及一种铁路高架桥下部构造及其设计方法。
而且,本发明涉及用于加强其剪切破坏优先于弯曲破坏的RC构件的抗震加强法,以抵抗地震。
而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震性能的抗震框架结构及其设计方法,特别是适用于在道路、铁路等领域使用的高架桥的下部构造的抗震框架结构和设计方法。
铁路和运输工具例如汽车行驶的桥梁从狭义上讲包括跨过河流、海峡等的桥梁,还包括在街道连续架设的所谓高架桥。从有效利用土地的观点上讲,这种高架桥在道路、铁路或河流上空连续架设,而在立体交叉的高架桥下的道路或铁路也有助于减缓交通堵塞。
另外,在许多情况下,这种高架桥下部构造通常构造成钢筋混凝土(RC)的刚性框架结构,但在设计/施工期间,地震时高架桥本身的稳固性,以及运输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必须充分的加以研究。
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人等提出了这种高架桥下部构造,减震器-支柱布置在钢筋混凝土刚性框架内,已经发现这种构造提高了抗震性能和行驶安全性。
然而,还没有制定任何抗震设计方法,可有效和经济的确保抗震性能和行驶安全性的设计技术等待发展。
而且,与弯曲破坏不同,RC构件的剪切破坏发展迅速,而且缺乏延展性,在许多情况下,对结构产生致命的危害。特别是,由地震荷载的作用引起的柱材料的剪切破坏在许多情况下对结构产生极大破坏,而且,对于具有小的剪跨比和其上作用有大的轴向力的短柱等来说,在大的轴向应力和剪切应力的合成作用下,柱芯部的混凝土突然破坏,并且,柱快速的损失其荷载支承能力。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必须防止最大程度的剪切破坏,而且,对于剪切破坏很可能先发生的当前RC构件来说,抗震加强是必须的,例如围绕其周边卷绕碳纤维和卷绕钢板。
在该方法中,有可能增强RC构件的剪切荷载支承能力,并防止以后发生的剪切破坏,但另一方面,由于碳纤维必须绕整个构件长度围绕,因此,施工时间太长,从经济的观点来看,这种抗震加强法不一定是最优的。
而且,在RC刚性框架内布置有减震器-支柱的高架桥的下部构造大有前途,因为如上所述其抗震性能大大加强。但是,当钢框架偏心支撑布置在RC刚性框架内,且减震器夹在钢框架偏心支撑和RC刚性框架之间时,而且,当减震器具有小的允许变形量,例如滞后的剪切破坏,在大地震中,减震器首先断裂,但仍存在一个问题,即RC刚性框架的展延性不能有效利用。
而且,当减震器以较小的变形断裂时,减震器或RC刚性框架的荷载支承能力必须增加,但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需要地基和桩以增加荷载支承能力,结果,整个结构具有大的截面,导致成本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架桥下部构造,及其设计方法,其中抗震性能和行驶安全性可有效和经济的得到保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RC框架的抗震加强法,该框架中不需要更多的施工时间即可预先防止剪切破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框架结构及其设计方法,不需要提供具有大截面的减震器或RC刚性框架即可增强抗震性能。
对于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架桥下部构造的设计方法,以设计出一种高架桥下部构造,该高架桥下部构造包括RC刚性框架和布置在一个结构平面内的减震器-支柱。该方法的步骤包括:在假定的地震运动中,设定下部构造的目标延度系数μd和目标固有周期Td;从对应于假定的地震运动的屈服地震系数谱中获得对应于目标延度系数μd和目标固有周期Td的屈服地震系数,以提供设计地震系数Kb,并获得对应于目标固有周期Td的目标屈服刚度Kd;利用设计地震系数Kb获得设计水平荷载支承能力Hd,并从目标屈服刚度Kd获得对应于设计水平荷载支承能力Hd的位移作为设计屈服位移δd;将设计水平荷载支承能力Hd分解成由RC刚性框架承受的水平力Hf和由减震器-支柱承受的水平力Hb;设定RC刚性框架和减震器-支柱的构件截面,因此,RC刚性框架和减震器-支柱承受水平力Hf,Hb,最终的荷载支承能力和对应于水平力Hf,Hb的位移等于设计屈服位移δd与目标延度系数μd的乘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林组;财团法人铁道总合技术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大林组;财团法人铁道总合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01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血压测量计
- 下一篇:木素纤维素材料的氧脱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