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合成气和氨气直接合成低碳胺类的铜系催化剂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00123366.1 | 申请日: | 200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356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毅;丁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3/72 | 分类号: | B01J23/72;B01J23/86;B01J23/889;C07C20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气 氨气 直接 合成 低碳胺类 催化剂 及其 应用 | ||
1、一种从合成气和氨气直接合成低碳胺类的铜系催化剂,由活性成分和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以Al2O3为载体,以Cu元素为主活性组分,以Zn、Mn、稀土元素的氧化物作助剂;催化剂的各组分重量含量为:CuO活性组分5~60%;助剂1~30%。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从合成气和氨气直接合成低碳胺类铜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如下:
(1)将载体Al2O3破碎成20-40目,并进行干燥焙烧;
(2)作为活性组分的含Cu元素的溶液浸渍载体(1),经干燥和焙烧
制得CuO/Al2O3催化剂;
(3)作为助剂的含Zn、Mn、稀土元素的溶液浸渍(2)中所制得的
CuO/Al2O3催化剂,经干燥和焙烧后制得以Zn、Mn、稀土元素
的氧化物为助剂的CuO/Al2O3催化剂。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从合成气和氨气直接合成低碳胺类铜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渍后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为300~800℃。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从合成气和氨气直接合成低碳胺类铜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较高CuO组分含量的Cu/Al2O3催化剂按分步浸渍法制备
5、一种在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上从合成气和氨气直接合成低碳胺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反应气体为合成气和氨气的混合气,其中合成气中CO∶H2=1∶0.5~1∶5体积比,而CO∶NH3=1∶0.1~1∶10体积;合成气和氨气的混合气占总反应气的比例为5%~100%体积分),平衡气体为H2或N2;
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50~500℃,反应压力常压~10Mpa,氨气空速为10~10000h-1。
6、按权利要求5所述从合成气和氨气直接合成低碳胺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在反应之前用H2或H2和Ar的混合气H2/Ar=5∶95~50∶50体积比进行还原;
还原条件为:还原温度200~500℃,还原时间为0.5~8小时;
还原后要先降温50~100℃再通入反应混合气,然后再升到需要的温度进行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33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碗式搅拌器
- 下一篇:从合成气和氨气直接合成低碳胺类的铬基催化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