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多段活动车顶无效
申请号: | 00126837.6 | 申请日: | 200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287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14 |
发明(设计)人: | M·施梅尔兹勒;P·托马斯;J·罗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7/00 | 分类号: | B60J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联邦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活动 车顶 | ||
1.汽车用多段活动车顶(1),有一个角度可活动的第一个车顶段(D1)和至少一个在汽车纵向方向上可以活动的、用于定位关闭和开通一个车顶开口(F)的第二个(D2)和第三个车顶段(D3),还有一个紧接着这些可活动车顶段的第四个固定的车顶段(D4),其中,纵向可活动的车顶段可以在导轨里(2和3)借助于执行元件、移动元件和操作元件控制而实现移动,其中第一个车顶段(D1)可以与一个定位运动的第二个或第三个车顶段(D2或D3)呈倾斜的调整,而且这些紧接的车顶段(D2或D3)既可以本身单独并相互无关地,也可以一个接一个地经由可在导轨(2和3)里移动的连杆(15或16)以及经由执行元件(27)而移动至一个开通位置和关闭位置,从而使第二个和第三个车顶段(D2或D3)各有其车顶开口(4或6),而且由于两个车顶段(D2和D3)一起使整个车顶开口(7)开通,可沿纵向移动布置在导轨里(2和3),而且至少有一个可活动车顶段(D2或D3)或两个车顶段(D2和D3)都可以在关闭位置上调整。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车顶,其特征在于,当第二个车顶段(D2)进行开通运动时,就有一个垂直向上的抬起运动与一个紧接着的与行驶方向(F)相反的纵向运动耦联起来,而且这第二个车顶段(D2)就在第三个车顶段(D3)或者第四个车顶段(D4)上方占有一个位置,而且这第三个车顶段(D3)与第四个固定车顶段(D4)呈齐平地布置。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动车顶,其特征在于,当第三个车顶段(D3)进行开通运动时,就有一个垂直向下的降下运动与一个紧接着的与行驶方向(F)相反的纵向运动耦联起来,而且第三个车顶段(D3)可以移动到固定的第四个车顶段(D4)下面,此时第二个车顶段(D2)与第四个车顶段(D4)呈齐平地布置。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车顶,其特征在于,第二个和/或第三个车顶段(D2或D3)可以借助于执行元件、移动元件和操作元件分别调定至一个倾斜位置。
5.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活动车顶,其特征在于,第二个和第三个车顶段(D2或D3)可以一起移动到固定的第四个车顶段(D4)的上面和下面,此时,所有三个车顶段(D2,D3和D4)的位于前面的端棱(S2至S4)近似地位于一个垂直平面(X-X)内,上下迭置。
6.按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活动车顶,其特征在于,在车身结构的车顶的侧纵梁(10)之间,导轨(2和3)各具有两个用于车顶段(D1,D2或D3)的移动元件和执行或操作元件(结构元件15,16,21和25至29)的异型接收固定腔室(8或9),并布置在一个车顶外轮廓(K)之下被遮盖住,并分别与车身结构的侧横梁(10)相连结,其中导轨(2或3)的接收固定室(8和9)大致相邻接地位于一个水平平面(Y-Y)里布置用于车顶段(D1至D4)的固定的侧向支承。
7.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活动车顶,其特征在于,由四段(D1,D2,D3和D4)组成的具有侧面导轨(2或3)以及移动元件和执行或操作元件(结构元件15,16,21和25至29)的车顶是由一个可装入一个车顶开口里作为预制结构单元的功能模件组成,该模件可与车身结构的前面的、后面的和侧面的车顶横梁(49,10或10a)相连结。
8.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活动车顶,其特征在于,第一车顶段(D1)相对于其它车顶段(D2,D3或D4)的长度较窄,并构成了一个挡风板。
9.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活动车顶,其特征在于,车顶段(D1至D4)由一种透明的或者由一种不透明的材料制成。
10.按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活动车顶,其特征在于,导轨(2和3)由两个横断面近似为U形的断面(P1或P2)组成,其中位于外侧的断面(P1)具有第一个腔室(8)用于接纳固定第一个和第二个车顶段(D1或D2)的导向元件和执行或操作元件,以及用于经由止动和固定件(50)来固定的第四个车顶段(D4)。
11.按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活动车顶,其特征在于,导轨(2或3)的位于内侧的断面(P2)具有第二个腔室(9),它用于接纳固定第三个车顶段(D3)的导向件和执行或操作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未经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68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填材料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螺旋型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