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体压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00128894.6 | 申请日: | 200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292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25 |
发明(设计)人: | 丝永和延;田中孝英;佐野佳彦;加藤宏行;佐藤博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5/022 | 分类号: | A61B5/02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体 压迫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卷绕在作为测定部位的例如手腕或上臂部的压迫手腕或者上臂部的用于测定血压的活体(Leving Being)压迫装置。
以前,这种活体压迫装置是图7所示的装置。该活体压迫装置30备有外侧布31、内侧布32、设在由外侧布31及内侧布32形成的带状袋的内部的空气袋33及配置在空气袋33的外侧的抑制向空气袋的外侧膨胀的同时弹性地保持规定的弯曲形状的弹性弯曲板34。在外侧布31及内侧布32上分别设置面搭扣35、36,由这些面搭扣35、36使装置在卷绕的状态下固定于测定部位。
但是,测定部位的尺寸根据个人差别很大,以手腕为例,有粗的人和细的人,其差别相当大。因此在上述原有的活体压迫装置30中,弹性弯曲板34的形状变得很重要。弹性弯曲板34,当预先符合粗的测定部位时,在用于细的测定部位时会产生间隙,不产生保持力,或者,当要去掉间隙时,必须把空气袋33更加膨胀起来,一般与细的测定部位相吻合。
这时,如图8所示,当把弹性弯曲板34设定成等于细的测定部位(手腕)20的椭圆形的一周的长度时,弹性弯曲板34沿着测定部位20进行密接。但是,如图9所示,当把该弹性弯曲板34用于测定部位粗的人时,弹性弯曲板34的前端部30b易咬入测定部位,产生疼痛,测定部位越粗该疼痛越显著。
另一方面,当使弹性弯曲板34吻合细的测定部位的同时、像图10那样地设定成等于测定部位20的椭圆形的半周左右的长度时(参照装上前的状态),对于测定部位细的人,弹性弯曲板适度地密接在测定部位20上。但是,当如图11那样地把该弹性弯曲板34用于测定部位20粗的人时,特别是,在弹性弯曲板34的前端部30a上作用脱落的力,弹性弯曲板34容易从测定部位20上脱落。因此,不产生向着测定部位20的保持力,难以把装置30紧密地卷绕在测定部位上。
这样一来,在使弹性弯曲板34吻合于细的测定部位时,对于测定部位20粗的人就产生上述问题,难以把活体压迫装置30紧密地卷绕在全体人的测定部位上。其结果,在把上述装置30搭载在血压计上时,存在着所谓血压测定值的可靠性低的问题。
因此,开发出了可弹性变形的腕袋,该腕袋使固定空气袋的带状袋以从固定空气袋的一侧部分到其他的部分变大的曲率半经弯曲成涡旋状(实开昭62-6804号公报)。根据该形状,在装在粗的测定部位的状态下,可以避免前端部咬入测定部位,但是,由于一直到其它部分加大曲率半径,所以装在粗的测定部位时,夹住粗的测定部位的力不可能足够大。因此,由于不能产生紧密的临时固定,所以卷袋易松动,往往产生不能正常进行血压测定的情况。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对优弧的弯曲部和劣弧的弯曲部由绞链赋予夹持力的腕带被提出(特开平08-010233号公报)。根据该方法,对于粗的测定部位可用大的夹持力装上腕带。但是,由于在绞链上使用板弹簧等,所以零件的数量和组装工时增加,制造的成本增大,在设计上不能做成简明的构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管测定部位具体大小如何对众人都能密接在测定部位上的简单构造的活体压迫装置。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活体压迫装置,在其内部备有由于流体的出入而膨胀·收缩的流体袋和配置在该流体袋的外侧并抑制流体袋向外侧膨胀同时弹性地保持规定的弯曲形状的一体成形加工的可挠性板。在该活体压迫装置中,可挠性板备有与细的测定部位的横断面形状大致吻合的第1弯曲部、第2弯曲部及连接第1和第2弯曲部的连接部,连接部把第2弯曲部配置在与细的测定部位的横断面形状大致吻合的假想的第1弯曲部的延长部的外侧,第2弯曲部向连接部的向该第2弯曲部侧的假想的延长部分的内侧延伸。
在该装置中,由于使可挠性板的第1弯曲部的形状基本吻合细的测定部位的横断面形状,所以,在测定部位细的人的情况下,装置紧贴在测定部位上。再加上,由于通过接触部把可挠性板的第2弯曲部配置在外侧上、并且从连接部向内侧延伸,所以在测定部位粗的人的情况下,由第1弯曲部的夹住中央部的(1)端部侧的部分和(2)连接部侧的部分及(3)第2弯曲部的前端部3部分作用从3个方向夹住测定部位的力。因此增加了可挠性板对测定部位的保持力,在不产生装置咬入的情况下紧贴在测定部位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88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