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自动分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43734.1 | 申请日: | 200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4347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华;任健;焦晓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易地平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 |
代理公司: | 清华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文群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自动 分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自动分类装置,属于交通管理技术领域。
目前,在我国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收费的形式基本上还是人工识别车型和人工收费,或者是人工识别车型和电脑收费相结合。由于人工识别车型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致使票款流失非常严重。据交通部门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公路收费的总额只占应收总额的80%左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流失。给国家和公路经营单位造成极大损失。鉴于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收费管理制度,特别是建立一个超高精度的车辆自动分类系统,使其分类准确度达到或超过一个熟练的收费员的准确度,彻底杜绝通过车在数量、类型以及免费车上的作弊行为,对高速公路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车辆自动分类检测装置多种多样,基本上是根据车辆本身的参数进行分类。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红外自动分类装置
其原理是用红外线扫描车辆的外形轮廓,并根据车辆的外形轮廓特征(譬如车长、车高、车头形状等)来对车辆进行分类。其特点是原理简单、技术成熟,同时存在的缺点是系统较为复杂,环境适应性差,故障率较高,维修不便
2、线圈自动分类装置
利用金属物体通过感应线圈时,感应线圈的参数会发生变化的原理,当车辆通过埋在地下的感应线圈时,感应线圈的参数会发生变化,由于底盘形状的不同,对感应线圈的影响就不同。因此,通过测量感应线圈参数的变化就可以间接地反应车辆底盘的特征,再进一步根据底盘的特征来判别车辆。其特点是系统简单,隐蔽性好,不需要维护,不足之处是电感线圈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譬如介质、电磁信号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车辆自动分类装置,将先进的光电检测技术、信号相关技术、信息融合技术、智能模糊识别技术集中于一个装置,以改善传统收费系统中的弊端,用计算机替代人工判别车型,杜绝收费中的漏洞,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车辆自动分类装置,由红外分离器、线圈探测器和车道计算机组成,其中:
1、红外分离器包括:
1)用于发射红外信号的发射部分:
晶体振荡器T3产生高频振荡脉冲CLK,经大规模集成电路U2产生扫描时钟信号CLR和触发脉冲LCLK,送到移位寄存器U4,产生顺序的触发脉冲Q0-Q7,再与CLK经过与门U3,产生调制后的高频脉冲OUT0输入到由发光二级管L1、限流电阻R9和开关三级管T1组成的发射单元,使T1处于导通状态,L1发光;
2)用于接收红外信号的接收部分:
发射部分产生的扫描时钟信号CLR和触发脉冲LCLK,经移位寄存器U8,产生顺序的触发脉冲Q0-Q7,再与接收单元U9接收到的信号R0,经与非门U10和U11产生输出信号OUT0-OUT7,经与非门U7产生接收单元状态信号IN1、IN2、IN3送到控制部分;
(3)用于控制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同步工作的控制部分
大规模集成电路U16接收接收部分发来的状态信号IN1、IN2、IN3,并转换成数据信号D0-D7以及中断信号INT送到单片机U12,单片机将数据通过通讯芯片U14发给车道计算机。
2、线圈探测器包括
(1)两个感应线圈,用来感应汽车的底盘特征信号,该感应线圈埋于本装置的车辆入口处的地面下;
(2)两个频率采样器:频率采样器完成采样信号的放大、整形和滤波。两频率采样器工作原理一致。
埋于地面下的感应线圈通过耦合电感131与第一个频率采样器上的电容C5组成LC振荡回路,产生的振荡频率F,该频率值取决于线圈电感值L和电容C5的大小,电容C5固定不变,因此,感应线圈电感量L的变化就决定了振荡频率F的变化。该振荡频率F经过三极管T1放大电路放大后,送至运算放大器U17进行比较、滤波,经过整形后转换成方波输出至下一级频率计数器处理;
(3)频率计数器:
频率计数器U9以芯片为核心,该芯片在单片机U20的控制下,可分别完成对上述两个频率采样器送过来的频率F1和F2进行计数,U19工作于计时器模式,计时器将当前对频率F1和F2的计数值保存下来,并将计数结果送至单片机。
(4)微型计算机处理系统
单片机U20接收频率计数器U19送来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通过通讯芯片U24向车道计算机发送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易地平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易地平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37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