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雾热分解或喷雾干燥方法,及进行该方法的设备无效
申请号: | 00809307.5 | 申请日: | 2000-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356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03 |
发明(设计)人: | S·瑞麦克;D·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34 | 分类号: | C01B13/34;C01B13/18;B01J4/04;B01J1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龙传红 |
地址: | 德国达***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雾 分解 喷雾干燥 方法 进行 设备 | ||
1.喷雾热分解或喷雾干燥设备,特征在于,在一个垂直或水平建造的设备中,
a)在耐热钢板的外管(2)内安装反应管(1),方式为在两个管之间形成环形空隙,其中:
b)雾化系统(3)位于管的一端,且气体出口(4)位于另一端,而
c)一个或多个套管连接管(5)引入到环形空间中,任选的是在雾化系统的高度上或者在所述设备的长度上分布,和
d)如果需要,气体入口槽或喷嘴(6)和(7),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气体燃烧器的形式,在雾化系统高度上引入到反应管中。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喷雾热分解或喷雾干燥设备,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管由耐热多孔材料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的喷雾热分解或喷雾干燥设备,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管由最高耐热1200℃且孔径为1-5微米的多孔材料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的喷雾热分解或喷雾干燥设备,特征在于,耐热多孔材料由耐热金属合金或合适的陶瓷材料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和2的喷雾热分解或喷雾干燥设备,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管由耐热烧结金属、金属网或金属无纺介质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喷雾热分解或喷雾干燥设备,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系统由喷嘴板组成,雾化能量通过压电陶瓷振荡器传递到喷嘴板。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喷雾热分解或喷雾干燥设备,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板有直径为10-40微米的孔。
8.反应管,它由透气多孔材料组成,所述材料最高耐热1200℃,孔径为1-5微米。
9.喷雾热分解或喷雾干燥方法,特征在于,气体通过套管连接管(5)进入由反应管(1)和外管(2)形成的环形空间,引入的气体通过反应管的多孔材料流入反应空间,导致形成离开套管表面的气流,防止形成的颗粒在该表面上沉积。
10.喷雾热分解或喷雾干燥方法,特征在于,一种金属盐的溶液或悬浮液、或者金属盐的混合物的溶液或悬浮液、或者包含含金属化合物(例如金属氧化物)的悬浮不溶颗粒的金属盐溶液,通过雾化系统(3)按要求的化学计量比,以单分散形式的细分散形式引入到反应管(1)中,所述雾化系统由一种喷嘴板组成,通过一种压电陶瓷振荡器向其传递能量,在这里它遇到通过反应管的多孔壁流入的预热气体,形成具有均匀颗粒尺寸分布的粉末,并在反应管末端与气流一起排出,或者在这里通过提供另外的工艺能量使之产生分解或在气流中反应,其中,所述反应可以是放热的,形成的颗粒产品与气流一起在反应管末端排出。
11.根据权利要求9和10的方法,特征在于,在所述放热反应过程中,所述反应管壁通过从外部通入的气体不断冷却。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特征在于,代替所述雾化系统,一个或多个单部件或多部件喷嘴可以用作雾化器。
13.根据权利要求9-12的方法,特征在于通过用氧化剂燃烧一种气体来提供另外的工艺能量,其中,或者空气从外面通过套管连接管(5)提供,燃气通过气体连接管和入口槽(6)和(7)从内部加入,或者
燃气从外部(5)加入,空气通过气体连接管和入口槽(6)和(7)从内部加入,或者
电加热通过套管连接管(5)提供的空气,流过多孔壁与通过气体连接管和入口槽(6)和(7)加入的燃料气流发生放热反应,提高反应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9-13的方法,特征在于,获得了平均颗粒尺寸为0.1-10微米的粉末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9-14的方法,特征在于,所获得的粉末材料不含有硬团聚体。
16.根据权利要求9-14的方法,特征在于,所获得的粉末材料的任何希望的成分的分子量分数与前体溶剂中的相应分子量分数相比,偏差最大为1.5%,以前体溶液中的相应分子量分数为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930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溶剂萃取方法
- 下一篇:使用吸附物质对N-亚硝基羟胺的稳定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