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钻或冲击锤无效
申请号: | 00810569.3 | 申请日: | 2000-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361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31 |
发明(设计)人: | 卡尔·弗劳哈默;弗兰克·米勒;格哈德·迈克斯纳;海因茨·施内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D17/24 | 分类号: | B25D17/2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立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钻 冲击 | ||
1.冲击钻或冲击锤,具有一个壳体(11),在壳体(11)中装有一个冲击装置(12),该冲击装置(12)在一个被可轴向移动地支承的导向管(13)中具有一个往复运动的活塞(16)和一个可借助该活塞(16)通过一个气垫被驱动的锤(17),其中,冲击装置(12)可通过导向管(13)的轴向移动被从一个空行程位置带入一个冲击位置中,其中,导向管(13)被一个复位弹簧(27)朝向空行程位置方向施加一个复位力,其特征在于,在导向管(13)和壳体(11)之间安置至少一个缓冲和/或弹簧元件(30,36,37),在导向管(13)处于冲击位置中时在导向管(13)和壳体(11)之间的该缓冲和/或弹簧元件具有与在空行程位置区域内的复位弹簧(27)不同的弹簧或阻尼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钻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缓冲或弹簧元件(30,36,37)由一个与复位弹簧(27)分开构成的构件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钻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或弹簧元件(30,36,37)在导向管(13)处于冲击位置中时贴靠在一个导向管侧第一轴向止挡部(31)上和一个壳体侧第二轴向止挡部(29)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钻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27)通过所述缓冲或弹簧元件(30,36,37)支承在所述两个止挡部(31,29)中的一个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钻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导向管侧的第一轴向止挡部(31)由一个固定垫片形成,它借助一个安全环(34)被相对于导向管(13)固定,防止向前朝向工具座(20)方向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击钻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冲或弹簧元件(30,36,37)背离工具座(20)的一侧安置了一个止挡垫片作为第二止挡部(29),该止挡垫片同时作为复位弹簧(27)在导向管侧的支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钻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止挡垫片(29)在导向管(13)处于冲击位置中时向后支承在一个壳体侧的支承环(28)上。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之一所述的冲击钻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弹性体元件(30)作为缓冲或弹簧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之一所述的冲击钻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盘形弹簧组(36)作为缓冲或弹簧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7之一所述的冲击钻或冲击锤,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螺旋弹簧(37)作为缓冲或弹簧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1056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动物营养的速溶酶制剂
- 下一篇:具有具体特性的氨基胍重碳酸盐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