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膜炎莫拉氏菌的BASB119多肽和多核苷酸无效
申请号: | 00813833.8 | 申请日: | 200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377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30 |
发明(设计)人: | J·通纳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密丝克莱恩比彻姆生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31 | 分类号: | C12N15/31;C07K14/21;C07K16/12;A61K39/02;A61K39/395;A61K48/00;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宏,姜建成 |
地址: | 比利时里***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膜 炎莫拉氏菌 basb119 多肽 多核苷酸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核苷酸(此处称作“BASB119多核苷酸”),其编码的多肽(此处称作“BASB119”或者“BASB119多肽”),重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使用这些多肽和多核苷酸的方法,包括针对细菌感染的疫苗。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检测某些病原体感染的诊断分析。
发明背景
粘膜炎莫拉氏菌(Moraxella catarrhalis)(也称作粘膜炎布兰汉球菌Branhamella catarrhalis)是革兰氏阴性菌,常常从人体上呼吸道分离得到。它是造成几种病变的原因,主要有幼儿和儿童中耳炎,和老年人肺炎。它也是造成窦炎和医院感染的原因,并且不太经常的造成入侵性疾病。
中耳炎在病例数目和其潜在后遗症来说,都是一种重要的儿童疾病。美国每年有超过350万病例报道,据估计80%的儿童在3岁之前都经历过至少一种耳炎症状(Klein,JO(1994)临床感染疾病(Clin.Inf.Dis)19:823)。除了未治疗的或者变成慢性的之外,该疾病可以造成暂时的(对于内耳液体积存的情况)或者永久的(如果听觉神经受损)听力损伤。对于幼儿,这样的听力损伤可能造成迟缓说话学习。
从有中耳炎的儿童中耳中,主要分离出3种细菌菌种: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无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NTHi)和粘膜炎莫拉氏菌。它们出现在60-90%的病例中。一篇近期研究的评论显示,肺炎链球菌和NTHi都出现在大约30%的中耳炎病例中,粘膜炎莫拉氏菌出现在大约15%的中耳炎病例中(Murphy,TF(1996)微生物学综述(Microbiolo.Rev.)60:267)。也可以从中耳中分离出其他细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化脓链球菌等),但是频率很低(2%或者更低的病例)。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对于在中耳中发现的病原体来说,在上呼吸道定居是发生耳炎的绝对前提;而其他条件对于引起疾病也是需要的(Dickinson,DP等(1998)传染病学杂志(J.Infect.Dis.)158:205,Faden,HL等(1991)Ann.Otorhinol.Laryngol.100:612)。这对于引发细菌通过耳咽管移植到中耳是重要的,接着便开始发炎过程。今天这些因素是已知的。假定,例如,免疫系统在病毒感染后的暂时性异常,可能造成不能控制呼吸道定居(Faden,HL等(1994)传染病学杂志(J.Infect.Dis.)169:1312)。另一种解释是,暴露于环境因素使得有些儿童具有更重要的定居,因为中耳病原体的持续存在,使得他们随后变得易感染中耳炎的发生(Murphy,TF(1996)微生物学综述(Microbiolo.Rev.)60:267)。
粘膜炎莫拉氏菌免疫反应的特征很少。依次从0-2岁婴儿鼻咽分离的菌株的分析显示,他们频繁地得到和排除新菌株。这表明被定居的儿童,可以增加抗该细菌有效的免疫反应(Faden,HL等.(1994)传染病学杂志(J.Infect.Dis.)169:1312)。
在大多数被试成年人中鉴定出细菌抗体(Chapman,AJ等(1985)传染病学杂志(J.Infect.Dis.)151:878)。粘膜炎莫拉氏菌菌株,在抵抗血清杀菌活性能力上有各种变化:一般的,从患病个体分离的细菌,比从仅被定居的个体分离的细菌具有更强的抵抗性(Hol,C等(1993)论坛(Lancet)341:1281,Jordan,KL等(1990)美国药学杂志(Am.J.Med.)88(增刊5A):28S)。因此,血清抗性可以被看作细菌的一个毒性因素。在从中耳炎恢复的儿童的血清中观测到调理活性。
除了OMP B1,84kDa蛋白质,该蛋白质的表达受铁的调节,并且可以被肺炎患者的血清识别(Sethi,S,等(1995)感染免疫(Infect.Immun.)63:1516),以及UspA1和UspA2(Chen D.等(1990),感染·免疫(Infect.Immun.)67:1310)之外,被人体中这些不同免疫反应作为目标的抗原还没有得到鉴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密丝克莱恩比彻姆生物有限公司,未经史密丝克莱恩比彻姆生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138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