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阶段式蚀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11880.6 | 申请日: | 200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376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30 |
发明(设计)人: | 徐聪平;李英尧;胡宏盛;周忠诚;陈苇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碁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16 | 分类号: | B41J2/16;H01L2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阶段 蚀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阶段式蚀刻工艺,尤其涉及一种能广泛地应用于打印机喷墨头、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及半导体等相关工艺上的阶段式蚀刻工艺。
目前,硅晶片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集成电路、光电(opt electronics)、微电子元件(microelectronics)、微机电系统等等的产品制造上,蔚为主流,然而硅晶片于应用时,也并非毫无缺点。举例而言,硅晶片是一具有方向性的结晶材料,若以一氢氧化钾(KOH)蚀刻液对一表面为<100>晶格方向的硅晶片进行一各向异性蚀刻时,会由于氢氧化钾蚀刻液对硅晶片上各晶格方向的蚀刻速率不同,而在硅晶片表面产生一与原<100>面夹角54.74度的晶格方向<110>的斜面,而此晶格方向的斜面即会造成空间上的损失与浪费,而且当工艺中所使用的硅晶片尺寸越大,厚度越厚时,这一问题将更显著。
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与图2为现有的喷墨头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揭示于US Pat.No.6,019,907“Forming refill for monolithic inkjetprinthead”,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打印机喷墨头形成于一硅基底10之上,其包含有两导流槽11、12,用来输送至少一墨水(未显示),两喷嘴腔14、15设于导流槽11、12的表面,用来喷出该流体,以及两电阻器16、17分别设于喷嘴腔14与导流槽11以及喷嘴腔15与导流槽12之间,用来提供该墨水喷出的能量。其中,两导流槽11、12构成一回填槽13,而回填槽13的功能为减少该墨水喷出后回填时,对邻近喷嘴腔14或15所产生的流体干扰现象。
请参阅图2,其揭露于US Pat No.5,658,471“Fabrication of thermalink-iet feed slots in a silicon substrate”,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打印机喷墨头形成于一硅基底20之上,其包含有一导流槽21,形成于硅基底20的中央,用来输送至少一墨水(未显示)、一介电层22形成于硅基底20之上,两加热器23、24形成于介电层22的表面,用来提供该墨水喷出的能量,而介电层22则系用以隔绝硅基底20与加热器23、24。其中,图1及图2虽分属不同的结构,但仍具有相类似的制作方式,并且均面临到相同的工艺瓶颈,即前述硅晶片上各晶格方向的蚀刻速率不同的问题。
如图3所示,图3为现有制作打印机喷墨头芯片的示意图。请参阅图3A,现有技术提供一宽度W1、厚度T的硅基底30,并对其进行一标准清洗程序。接着如图3B所示,于硅基底30的顶、底面各形成相同材质的一保护层31、一图案化的保护层32P,以得到两孔槽33、34的表面图案,且两孔槽33、34间的距离为L1,距硅基底30边缘的距离则为L0。随后将硅基底30浸入一氢氧化钾(KOH)蚀刻液中,进行一蚀刻工艺,直至硅基底30完全被蚀穿为止,以得到一具有孔槽33、34的整体结构,如图3C所示。其中,形成保护层31、32P的材料可为二氧化硅(SiO2)或氮化硅(Si3N4)。
然而,将图3所揭露的工艺应用于图1及图2所述的喷墨头晶片时,则会因为该蚀刻工艺所产生的晶格方向斜面,而造成结构设计上的一些限制以及空间的损耗。此外,由于后段加工工艺的需要,该喷墨头芯片必须在如图3C所示的L0及L1处上胶以与一墨匣(未显示)结合,进而达分色供墨及不漏墨的功效。故在芯片尺寸设计上,不但需考虑各向异性蚀刻时晶格方向的斜面所造成的空间损失,更需将其后段加工工艺时,上胶处所须的面积考虑进去(即必须有足够大的L0及L1),以达到这一目的,上述两点为造成现有技术中芯片面积过大的原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阶段式蚀刻方法,以解决上述(喷墨头)芯片面积过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阶段式蚀刻方法,首先在一基底相对的顶、底表面分别形成一图案化的第一保护层以及一第二保护层,接着对该基底进行一第一蚀刻工艺,以同时蚀刻该基底以及该第一保护层,该第一保护层被完全去除后,继续蚀刻该基底,直至一预定深度,以控制该基底被蚀刻后的厚度及芯片尺寸大小,进而能在维持原有的喷墨功能下,大幅缩减(喷墨头)芯片的尺寸与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碁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碁电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18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巾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纸制蜂窝制品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