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锑二氧化锡浅色导电粉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13010.5 | 申请日: | 2001-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317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7 |
发明(设计)人: | 顾达;曹富基;张建荣;刘正光;杨云霞;陈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江苏南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08 | 分类号: | H01B1/08;H01B1/00;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华东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大忱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锑二 氧化 浅色 导电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浅色导电粉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掺杂了锑的二氧化锡的制备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非金属材料如:塑料、纤维、橡胶、涂料等日益进入社会各领域,由于它们受摩擦、撞击等易产生静电,而静电聚集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放电,甚至可能引起击穿或发生火灾,因静电造成的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石油、化工、橡胶、造纸、印刷、粉体加工、电子等行业则更为显著,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或消除静电。另外,随着各种家电及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大量进入各领域,它们的静电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传统的抗静电材料主要集中在碳黑、金属单质及有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等。碳黑由于颜色较深,对色彩产生不利影响而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金属单质中的铜、铁、铝等易氧化,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使混合体系的导电率显著下降,故在制造导电纤维时无多大使用价值;金、银粉末的价格高,难以规模使用,并且金属粒子的含量通常需高达约70%(重量份),才会使体系的比电阻显著降低,这样高的含量会使高聚物的力学性能、纺丝性能变差。导电有机高分子直接纺制成导电纤维一直是人们所期望的,但在实际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导电表面活性剂由于对湿度很敏感,不利于暴露于外界等缺陷使它们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浅色导电粉末的出现较大程度上弥补了以上不足,其主要为CuI,SnO2,TiO2,In2O3,Nb2O3等。它们作为导电填料广泛用于导电塑料、导电橡胶、导电涂料、抗静电涂料以及显象管抗静电涂层。而且其颜色浅可以起装饰作用和具有高反射作用,使得其在航空航天工业和电子工业中得到应用。这些填料中CuI,Nb2O3有毒,对卫生和安全不利。SnO2,In2O3导电性能最好,但In2O3价格昂贵,故相对SnO2较好。
影响SnO2导电性的主要因素是粉体的掺杂量、均匀性及细度。粉体越细,表面积越大,涂层导电性越好。掺杂了锑的二氧化锡(Antimony Doped TinOxide)简称ATO,可提高其导电性。在一定的锑掺杂量范围内,掺锑量越多,它的导电性越好,但带来了粉体的颜色越深。为了得到浅色的导电粉,其关键是在较少的掺杂量的情况下,使掺杂均匀,粉体的粒径小。
普通的SnO2导电粉在掺锑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锡锑均以离子形式存在,在配制混合液的过程中必须加入大量的酸,然后加碱使之产生沉淀。由于锡与锑氢氧化物沉淀的溶度积不同,在相同pH的情况下,锑的氢氧化物先于锡的氢氧化物沉淀析出,故尽管起始锑以一定的掺杂比例混合于锡的溶液中,但在实际加碱沉淀的过程中,是氢氧化锑先析出,随后是氢氧化锡沉淀。该前驱体实际上是两种沉淀的混合物。要得到均匀的掺杂锑量,必须在较高的温度下煅烧前驱体,这样势必造成原生粒子长大,最终影响粉体的导电性。有关文献报道采用Sn4+和Sb3+的混合溶液加入强碱NaOH,控制最终反应的pH值为1.5左右的方法,由于氢氧化锑和氢氧化锡产生沉淀所需的pH值不同,该法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沉淀,得到的沉淀物是氢氧化锑和氢氧化锡的混合物,要经高温煅烧才能得到导电粉,而高温煅烧使粒径长大,影响导电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较少掺锑量的情况下,使锑均匀地掺杂于二氧化锡的粉体中的锡锑浅色导电粉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掺锑不均匀以及高温煅烧使粒径长大,影响导电效果的缺陷。
本发明的构思是这样的:
在三氯化锑的水溶液中,加入配位剂与锑形成配合物,防止锑由于水解作用首先析出氢氧化锑沉淀,然后配制四氯化锡溶液,按所需的锑掺杂量将锑配合物的水溶液与四氯化锡溶液混合,获得锑配合物和四氯化锡的混合液;
随后加入碱液,控制一定的pH值搅拌反应,使锡锑在分子级水平上达到均匀地共沉淀。待加入完毕后,再调节一定的pH值,使前驱体表面沉积一层非氢氧化物沉淀,防止粉体在干燥和煅烧过程中由于氢氧根之间的失水而形成氧桥,同时由于氢氧化物的分解温度低于非氢氧化物的分解温度,沉淀前驱体的分解实际上是从颗粒内部的氢氧化锡开始形成晶核,然后外层分解,向中心晶核扩散生长,防止硬团聚现象的产生,即可获得所说的锡锑浅色导电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江苏南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东理工大学;江苏南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30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