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元件能量冲击测试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16199.X | 申请日: | 200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388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溢;许家祯;黄镫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穆魁良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元件 能量 冲击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件的测试,尤其是一种电子元件能量冲击测试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具有破坏性及非破坏性电子元件测试模式的测试系统,适用于电子元件的结构品质检测及产品全面耐冲能力测试分析。
现有技术的电子元件测试系统,如于中国台湾88年6月1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专利公报公告第361627号“电阻负荷测试机构”新型专利案,该机构包括一底座,呈长条型式;两电极板为固定在底座上,其为水平延伸到至少为底座的长度,并呈直立片状型式接通外界电源,两电极板的顶面为可供电阻带滑过;一上盖可供组合于底座上方,内底面形成皮带轮及适当长度的滚压皮带,且此滚压皮带为对应于电阻带的各电阻的两侧导脚处;借由电阻带穿过上盖与底座所界定的区域输送之际,通过上盖的滚压皮带使电阻带的各电阻导脚确实地与两电极板接触,以进行连续通电测试。然而,该第361627号的测试机构仅具有单一的测试模式,其无法分别利用同一机构进行不同测试模式如破坏性及非破坏性电子元件测试模式。因此,在单一测试机构内需要适当整合不同测试模式以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此外,传统上产品结构品质检测仅利用样检方式取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检测,而无法进行全面的产品结构品质检测。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元件能量冲击测试系统及方法,可进行电子元件的结构品质检测及产品全面耐冲能力测试分析。
该电子元件能量冲击测试系统包含:一对待测元件进行模拟连续瞬间能量冲击测试直至其结构崩溃为止、以便测试该待测元件结构品质的破坏性电子元件测试模式;一对待测元件进行模拟一次瞬间能量冲击测试、以便测试该待测元件能量耐冲能力的非破坏性电子元件测试模式;一用以控制该破坏性电子元件测试模式及非破坏性电子元件测试模式的程序控制结构。
该电子元件能量冲击测试方法包含判别是否执行破坏性单点能量冲击的测试步骤;
若选择执行破坏性能量冲击测试时,则执行测试参数设定步骤,载入测试程序步骤,测试电容器开始充电步骤,对待测元件进行瞬间能量冲击,耐冲击次数计数步骤;在进行计数步骤后,执行判别是否接收崩溃信号;若未收到崩溃信号时,一直重复执行载入测试程序步骤;若收到收崩溃信号时,执行结束能量冲击步骤,回到能量冲击测试系统;
若不选择执行破坏性多点能量冲击测试时,则执行测试参数设定步骤、载入非破坏性多点能量冲击测试程序步骤,判别是否执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进料,若未进料时,回到能量冲击测试系统,若进料时,待测试元件进入测试区执行定位锁定;判别相位侦测是否在90度,若相位不在90度时,一直重复执行判别直至相位在90度为止,若相位在90度时,执行启动第一组开关阵列进行循序多点能量冲击测试;执行启动第二组开关阵列进行测试电容器放电,使测试电容器的电压为零,并一直重复执行判别是否执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进料,直至未进料时,回到能量冲击测试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因其利用共用程序控制结构将不同测试模式整合于一测试系统,对待测元件进行能量冲击测试及连续模拟瞬间冲击测试,所以具有自动化循序控制方式及整合多种测试模式的功效;另外,其缩短了能量冲击测试时间及可全面连续品检测试,使本发明具有提升测试精确度及产品可赖度的功效。
以下为本发明的附图:
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电子元件能量冲击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电子元件能量冲击测试系统的破坏性单点测试结构的示意图;
图3: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电子元件能量冲击测试系统的破坏性单点测试结构的控制电路图;
图4: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电子元件能量冲击测试系统的破坏性单点测试结构的崩溃感测电路图;
图5: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电子元件能量冲击测试系统的非破坏性多点测试结构及检测电路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本发明的电子元件能量冲击测试系统,其非破坏性测试模式及破坏性测试模式以程序语言如Visual Basic、C语言、组合语言等撰写,利用主控电脑及可程序控制卡执行完成,提供精确连续模拟瞬间冲击电流及能量冲击功能,使用于待测试元件的耐冲击能力测试及结构品质检测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61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高效复合型水合物防聚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