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差改善的光热敏成象元件以及成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21192.X | 申请日: | 2001-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329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2 |
发明(设计)人: | D·T·索斯比;杨希强;Z·R·奥夫查茨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斯曼柯达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C1/06 | 分类号: | G03C1/06;G03C5/29;G03C7/3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宏艳,罗才希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差 改善 热敏 成象 元件 以及 成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封堵的酰氨基化合物抑制剂作为反差增强剂前体的光热敏卤化银成象元件。本发明还涉及利用所述元件成像的方法。
在用光热敏成象胶片系统拍摄全色图象时,胶片一经显影,对场景亮度内容的扫描仅能够在由扫描器式样所决定的有限密度范围内进行。倘若胶片密度过高,则扫描不是不可能就是受到信噪比问题的困扰,从而丢失场景信息。关键是应将彩色光热敏成象胶片设计成有足够宽容度;就是说,能够在可扫描的密度范围内记录所有要求的场景亮度信息。因此,此种胶片式样必须具有较低γ(伽玛)(值),以便使每种颜色记录都具有比传统胶片正常值低的最大密度。
众所周知,某些杂环分子,其环氮原子或相邻硫原子上结合着相对酸性的氢原子,可在照相胶片和纸系统中起到显影抑制剂的作用。显影抑制剂被用来延缓或停止卤化银颗粒的显影。可用它们来校正不希望的染料吸收,改善清晰度和减少胶片粒度。已公开了各种不同方法用于化学地封堵这些抑制剂,以便它们能够稳定地贮存在胶片中,而一旦冲洗,又能及时释放出来。抑制剂的释放通常是在含水碱性条件下通过与冲洗药液中碱或其他亲核种的反应实现的。特别是,封堵的抑制剂已经应用在图象转移系统中。《研究披露》文章13118,1975年3月以及美国专利4,255,510和4,256,881描述了一种材料,利用可碱水解基团来封堵抑制剂,尤其是N-单取代的和N,N-二取代的酰氨基基团。另一类非图象方式释放方法涉及适当封堵的抑制剂与冲洗药液中碱或其他亲核种之间的反应,例如描述在美国专利5,354,650,虽为已知但尚未发现在光热敏成象上有何用途。
在传统照相系统中,例如彩色底片中,游离抑制剂的加入,即使少量,也会导致感光度损失。因此,通过彩色显影,例如利用“显影抑制剂释放(DIR)成色剂”达到抑制剂的图象方式释放将是有用的。DIR成色剂被用于通过以图象方式降低感光γ来控制胶片对光的响应。然而,在许多情况下,DIR成色剂并非光热敏成象系统中的有效γ降低剂。
至今,在光热敏成象胶片领域依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要提供一种能控制感光γ从而达到宽的宽容度,又不显著损失感光度的材料。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至少1个卤化银乳剂层的卤化银光热敏成象元件,所述卤化银元件还包含通式I的酰氨基化合物
其中INH是显影抑制剂;
LINK是连接或定时基团,m是0、1或2;以及
R1和R2独立地是氢原子或脂族、芳族或杂环基团,或者R1和R2与它们所连接的氮原子一起代表为构成一个5或6元环或者多环体系所需要的原子,或者R1和R2独立地是-C(=0)(LINK)m-INH基团,或者取代上-NR3C(=O)-(LINK)m-INH,R3的定义同R1或R2,条件是R1和R2中只能有一个是氢原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成像方法,它包含如下步骤:扫描经图象(方式)曝光并显影的含酰胺基团化合物的成象元件,以形成所述图象曝光的第1电子图象表达。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成像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修改所述第1电子图象表达以形成第2电子图象表达,以及一种包括存储、传送、印刷或显示所述电子图象表达的成像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成像方法,它包括含酰氨基化合物成象元件在一次性相机中的应用;以及一种成像方法,它包括如上面配制的图象曝光元件在具有加热器(处理)阶段的一次性相机中进行热洗片的步骤。
本发明使用的酰氨基化合物提供一种光热敏成象卤化银元件,它具有低照相γ和长宽容度。该酰氨基化合物还凭借各种不同记录达到彼此相近的宽容度提供不同颜色记录之间均衡的响应。这将使得胶片扫描器可设计得更简单、更便宜并且潜在地更结实,这可增加分散进行照相洗印加工的选择余地。该酰氨基化合物还可延长光热敏成象胶片的贮存期限并改善对热洗片温度波动的响应。
图1用方框图表示用于处理和观看通过扫描本发明元件所获成象的设备。
图2表示一幅方框图,展示由扫描显影后的本发明彩色元件所衍生的载图象信号的电子信号处理过程。
本发明酰氨基化合物是封堵的抑制剂,可由下列通式代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斯曼柯达公司,未经伊斯曼柯达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11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