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阴极射线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124392.9 | 申请日: | 200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34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06 |
发明(设计)人: | 木宫淳一;大久保俊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29/48 | 分类号: | H01J29/4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敬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极射线管 装置 | ||
1.一种阴极射线管装置,包括
具有形成电子束的电子束形成部分及使该电子束聚焦在荧光屏上的主透镜部分的电子枪构件、
以及产生使该电子枪构件发射的电子束偏转并在荧光屏上沿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扫描的偏转磁场的偏转线圈,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枪构件还包括根据电子束偏转量改变透镜作用的配置在所述电子束形成部分附近的第1非轴对称透镜部分、以及所述主透镜部分形成的第2非轴对称透镜部分,
所述第1非轴对称透镜部分随着电子束偏转量增大,在垂直方向具有对电子束加强聚焦作用的透镜作用,而在水平方向具有与垂直方向的透镜作用相比实际上对电子束几乎不起作用的透镜作用,
所述第2非轴对称透镜部分及所述主透镜部分的综合透镜系统随着电子束偏转量增大,在垂直方向具有对电子束加强发射作用的透镜作用,而在水平方向具有实际上对电子束几乎不起作用的透镜作用。
2.一种阴极射线管装置,包括
具有形成电子束的电子束形成部分及使该电子束聚焦在荧光屏上的主透镜部分的电子枪构件、
以及产生使该电子枪构件发射的电子束偏转并在荧光屏上沿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扫描的偏转磁场的偏转线圈,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枪构件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电子束形成部分与所述主透镜部分之间的辅助电极,同时具有配置在所述电子束形成部分与所述辅助电极之间的第1动态聚焦电极及第1聚焦电极,
构成所述主透镜部分的与所述第1聚焦电极连接的第2聚焦电极、与所述第1动态聚焦电极连接的第2动态聚焦电极、至少一个中间电极及阳极电极,
电压供给电路,所述电压供给电路对所述电子束形成部分加上第1电平的电压,对所述第1及第2聚焦电极加上比第1电平高的第2电平的聚焦电压,对所述第1及第2动态聚焦电极加上在与第二电平相同程度的基准电压上叠加与所述偏转磁场同步变化的变化电压的动态聚焦电压,对所述阳极电极加上比第2电平高的第3电平的阳极电压,对所述辅助电极加上通过在所述电子枪构件附近设置的电阻器将所述阳极电压进行电阻分压而得的比第2电平高又比第3电平低的电压,对所述中间电极加上通过所述电阻器将所述阳极电压进行电阻分压得的比第2电平高又比第3电平低的电压,
在所述第1动态聚焦电极与所述第1聚焦电极之间形成非轴对称透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动态聚焦电极和与其相邻的构成所述电子束形成部分的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子透镜与所述非轴对称透镜形成综合透镜系统,随着电子束偏转量增大,具有相对来说垂直方向的聚焦作用比水平方向强的非轴对称透镜作用,同时该综合透镜系统的水平方向透镜作用随着电子束偏转量增大,与垂直方向的透镜使用相比实际上几乎不变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动态聚焦电极是具有近似圆形电子束通过孔的板状电极,所述第1聚焦电极在与所述第1动态聚焦电极的相对面上具有水平方向孔径比垂直方向孔径大的电子束通过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动态聚焦电极形成的电子束通过孔的孔径与所述第1聚焦电极形成的电子束通过孔的垂直方向孔径近似相同。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聚焦电压在使电子束聚焦在所述荧光屏中心部分即无偏转时,比所述聚焦电压低,随着电子束偏转量增大,则发生变化,使得与所述聚焦电压之差逐渐缩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中间电极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电极配置在所述第1聚焦电极与所述第2聚焦电极之间。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电极与所述第二动态聚焦电极邻接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株式会社,未经东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439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