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阴极射线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124392.9 | 申请日: | 200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34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06 |
发明(设计)人: | 木宫淳一;大久保俊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29/48 | 分类号: | H01J29/4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敬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极射线管 装置 | ||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阴极射线管装置,特别涉及装有进行动态像散补偿的电子枪构件的阴极射线管装置。
(2)背景技术
一般彩色阴极射线管具有发射三束电子束的一字型电子枪构件及产生偏转磁的偏转线圈,所述偏转磁场使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发生偏转,从而在荧光屏上沿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进行扫描。该偏转线圈产生由枕型水平偏转磁场与桶型垂直偏转磁场形成的非均匀磁场。
通过该非均匀磁场中的电子束将受到偏转像差即偏转磁场所包含的像散的影响,因此到达荧光屏四周部分的电子束的束点,由于偏转像差,在垂直方向处于过聚焦状态,在垂直方向产生光晕,同时水平方向变宽,横向压扁。阴极射线管越是大型化,此外、偏转角越是大,则电子束受到的偏转像差越大。这样的束点变形将使荧光屏四周的清晰度显著恶化。
作为解决这样的由于偏转像差导致清晰度恶化的手段有日本特开昭61-99249号公报所揭示的电子枪构件。该电子枪构件具有第1栅极至第5栅极,沿电子束前进方向形成电子束发生部分、非轴对称透镜及最后主聚焦透镜。非轴对称透镜是利用在各相邻电极的相对面上设置的各非对称的三个电子束通过孔而形成的。
在该电子枪构件中,使非轴对称透镜及最后主聚焦透镜的透镜强度随偏转磁场的变化同步发生变化,通过这样减轻偏转至荧光屏四周的电子束受到偏转磁场的偏转像差的影响,来校正束点的变形。
但是,在这样的电子枪构件中,将电子束向荧光屏四周偏转时,偏转磁场的偏转像差的影响非常严重,即使能消除束点的光晕,横向压扁的现象仍然不能完全校正。
作为解决这样的由于偏转像差导致清晰度恶化的其它手段的有日本专利特开昭64-38947号公报揭示的动态聚焦型电子枪构件的方案。
该电子枪构件利用加上动态聚焦电压的动态聚焦电极、加上阳极电压的阳极电极及配置在它们之间的辅助电极,构成最后主聚焦透镜。利用配置在电子枪构件附近的电阻器将阳极电压进行电阻分压,将该电阻分压的电压供给辅助电极。
这样,在动态聚焦电极与辅助电极之间和辅助电极与阳极电极之间形成非轴对称透镜。在为了使电子束向荧光屏四周偏转,对动态聚焦电极加上动态聚焦电压时,包含非轴对称透镜的最后主聚焦透镜在水平方向不产生透镜作用,而仅在垂直方向产生发散作用的透镜作用。
这种电子枪构件,利用这样的透镜作用,来校正荧光屏四周部分的电子束束点变形。
但是,在这样的电子枪构件中,由于在动态聚焦电极加上动态聚焦电压,因此在构成最后主聚焦透镜的电极间的电容量作用下,动态聚焦电压的交流分量叠加在辅助电极所加的电压上。这样,在动态聚焦电极与辅助电极之间形成的非轴对称透镜的透镜作用不强,同时在辅助电极与阳极电极之间形成的非轴对称透镜产生不希望的透镜作用。
因而产生的问题是,不能完全校正荧光屏四周部分的束点的变形,很难在整个荧光屏区域得到良好的聚焦特性。
为了在整个荧光屏得到良好的聚焦特性,必须校正荧光屏四周部分的束点变形。另外,还必须减少辅助电极上动态聚焦电压交流分量的叠加率,使得减轻偏转像差对电子束的影响用的透镜能形成足够的透镜作用。
(3)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得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整个荧光屏区域形成良好形状束点的阴极射线管装置。
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装置,包括
具有形成电子束的电子束形成部分及使该电子束聚焦在荧光屏上的主透镜部分的电子枪构件、
以及产生使该电子枪构件发射的电子束偏转并在荧光屏上沿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扫描的偏转磁场的偏转线圈,
所述电子枪构件还包含根据电子束偏转量改变透镜作用的配置在所述电子束形成部分附近的第1非轴对称透镜部分、以及所述主透镜部分形成的第2非轴对称透镜部分,
所述第1非轴对称透镜部分随着电子束偏转量增大,在垂直方向具有对电子束加强聚焦作用的透镜作用,而在水平方向具有与垂直方向的透镜作用相比实际上对电子束几乎不起作用的透镜作用,
所述第2非轴对称透镜部分及所述主透镜部分的综合透镜系统随着电子束偏转量增大,在垂直方向具有对电子束加强发射作用的透镜作用,而在水平方向具有实际上对电子束几乎不起作用的透镜作用。
本发明的附加目的和优点将在下边的说明中描述。部分将从说明中显而易见,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中学会。借助于后面指出的装置和组合可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各个目的和优点。
归入并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各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它与上述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株式会社,未经东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43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