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充气内胎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25365.7 | 申请日: | 200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334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06 |
发明(设计)人: | 郭心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心平 |
主分类号: | B29D30/02 | 分类号: | B29D30/02;B29C44/02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邯郸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常玉明 |
地址: | 0572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内胎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免充气内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可塑性高分子材料和占其重量0.2-0.8%的发泡剂加入密炼机中混合,在135-145℃条件下制成可发泡的粒料;然后将可发泡的粒料加入低压注塑发泡成型机塑化料筒内,在温度为180-210℃、背压为0.8-1.2Mpa条件下进行塑化,再把塑化好的发泡料熔体储存到储料缸内,根据储料缸的料位显示,当储量达到内胎模具容量的60-80%时,将塑化好的发泡料熔体注进内胎模具中发泡,注射速度为1-5kg/s,注射力为60-100Mpa,锁模力为1-6Mpa,模温为20-40℃;最后冷却2-8分钟后即可成型脱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内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塑性高分子材料可以是聚丙烯、聚乙烯、聚氨脂或可塑性橡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内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内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可塑性高分子材料中还可加填充剂如有机硅微球或碳酸钙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心平,未经郭心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536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放大标记的测序方法
- 下一篇:连续法制备碳酸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