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充气内胎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25365.7 | 申请日: | 200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334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06 |
发明(设计)人: | 郭心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心平 |
主分类号: | B29D30/02 | 分类号: | B29D30/02;B29C44/02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邯郸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常玉明 |
地址: | 0572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内胎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的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免充气内胎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免充气轮胎,如中国专利CN1137447A所公开的技术,采用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加发泡剂置于膜具后,加热发泡定型。该技术的缺点是:生产工艺复杂,产量低,轮胎表面不光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产量高且生产出的内胎表面光滑的免充气内胎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免充气内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可塑性高分子材料和占其重量0.2-0.8%的发泡剂加入密炼机中混合,在135-145℃条件下制成可发泡的粒料;然后将可发泡的粒料加入低压注塑发泡成型机塑化料筒内,在温度为180-210℃、背压为0.8-1.2Mpa条件下进行塑化,再把塑化好的发泡料熔体储存到储料缸内,根据储料缸的料位显示,当储量达到内胎模具容量的60-80%时,将塑化好的发泡料熔体注进内胎模具中发泡,注射速度为1-5kg/s,注射力为60-100Mpa,锁模力为1-6Mpa,模温为20-40℃;最后冷却2-8分钟后即可成型脱模。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下述方法实现:可塑性高分子材料可以是聚丙烯、聚乙烯、聚氨胎或可塑性橡胶;
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
在可塑性高分子材料中还可加填充剂如有机硅微球或碳酸钙粉。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生产工艺简单、产量高,采用低压注射发泡成型,连续作业,故生产效率高,工艺上比现有技术也简练得多。2)生产出的内胎表面光滑无气泡。由于采用预发泡后注射入模,模温较低,故成型后的内胎表面光滑,无气泡形成,显著优于现有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原料:
可塑性高分子材料:可选用聚丙烯、聚乙烯、聚氨脂、可塑性橡胶其中之一。
发泡剂:选用偶氮二甲酰胺。用量占可塑性高分子材料的0.2-0.8%。
填充剂:作用是增加强度,为选择性原料,可加可不加。填加时一般选用有机硅微球或碳酸钙微粒。
(二)混合:将可塑性高分子材料、发泡剂、填充剂置于密炼机中混合,温度135-145℃,制取可发泡的颗粒。
(三)发泡成型:将上述可发泡的粒料加入低压注塑发泡成型机(该机包括塑化料筒、储料缸和注射机)的塑化料筒内,在料温为180-210℃背压为0.8-1.2Mpa的情况下塑化好,即成为预发泡料。再进入储料缸,当达到一定量(即内胎模具容量的60-80%)时,以注射速度为1-5kg/s,注射力为60-100Mpa,锁模力为1-6Mpa,注进模温为20-40℃的内胎模具里发泡,冷却2-8分钟后就制成一种表面光滑内部发泡的弹性体免充气内胎。该内胎的直径应略大于外胎内部直径。它必须配一传统外胎和分体式钢圈才可使用(用普通整体式钢圈将会造成安装困难),这种免充气内胎可用于汽车、摩托车和人力车等任何车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心平,未经郭心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53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放大标记的测序方法
- 下一篇:连续法制备碳酸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