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定子部内藏驱动控制的轮毂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1129485.X | 申请日: | 200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393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发明(设计)人: | 许俊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俊甫 |
主分类号: | H02K11/00 | 分类号: | H02K11/00;H02K29/00;H02K1/16;H02K1/27;H02K5/00;H02K5/1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陈红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子 内藏 驱动 控制 轮毂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定子部内藏驱动控制的轮毂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定子部以内环部营造一最大中空空间并收纳驱动控制电路于其中的轮毂式外转子马达。
其是解决传统马达和驱动控制电路的分离制造安装的复杂性及不便性,本发明将驱动控制电路内置于定子内环部的中空空间,其目的在于追求一轮毂式马达的高运转效率并兼顾驱动控制电路的电气特性不易受外部干扰,以及容易安装及操作控制的轮毂式外转子马达。
如图1A所示,其是公知外转子轮毂式马达,揭示有轴心贯通内孔315、线圈的线头、线尾419、磁铁轭铁圈611、外转子外壳612、外壳端盖板613、轴承614、外转子磁铁615、内定子71及感测电路板712等。
要制造一个高运转效率的马达,其制造难点大多发生在激磁线圈绕线的问题上(如图1B、图1C绕线导针的绕线路径713所示),因为马达要有高的运转效率,必须要有相对的电装载及磁装载,其中电装载涉及定子激磁线圈按匝数线径的粗细大小,较高的电装载即代表有一较高的激磁电流,要有较高的激磁电流也必须要有较粗线径的激磁线圈以供较高的激磁电流流通于其中,同时如欲提升马达的有效运转效率则还需要加大激磁线圈的线径以降低线圈阻抗,因此必须提高线槽激磁线圈的占积率方能容纳线径较粗阻抗较低的定子线圈(如图2B、图2C定子线圈413所示);
另外,传统轮毂式马达其驱动控制电路是安装于马达外部,驱动控制电路及检测电路常因和马达之间导引线较长距离连接的问题,而导致整体控制系统易受干扰的不稳定现象,驱动控制电路的安装位置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如果使用于电动代步车则必须考虑轮毂式马达和驱动控制电路之间的导引线路径以及整体系统安置搭配的美观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定子部内藏驱动控制的轮毂结构,以克服传统轮毂式马达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定子部内藏驱动控制的轮毂结构,包含有:内定子部,其内环部形成一最大中空的空间,内环部外缘端向外等距幅射延伸复数个定子齿部,相邻定子齿根端之间形成可容纳定子线圈的线槽;定子线圈电路板,其提供复数个焊接孔供上述定子线圈的线头、线尾穿套焊接固定;定子环部端盖板,其套盖于定子内环部的上、下两端面,两端盖板的中心端对应马达外转子部和内定子的同心形成的一同心贯通孔;驱动控制电路,其是焊接固定于驱动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电路板锁定于上述定子环部端盖板的一侧并使其装置于定子内环部的中空空间;轮毂支撑轴,是紧迫接合于上述端盖板中心端的同心贯通孔内,并凸出于轮毂的外壳端盖板,支撑轴设置至少一个以上的贯通孔并提供驱动控制电路的电源供应导线的贯通,控制电路的操作控制指令也经由该贯通孔由外部控制系统连接操作控制;以及外转子部,其含有轴承,轴承内径套接于轮毂支撑轴,轴承的外径则套接外转子部的外壳端盖板,外壳端盖板则夹持锁定外转子磁铁、磁铁轭铁圈并和内定子部电枢反应而运转。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定子部内藏驱动控制的轮毂结构,其将传统内定子部的内孔径(如图1B内定子71所示)以最大幅度的放大(如图2B中空空间214所示),因马达在激磁反应时内孔径部位的导磁空间适当即可,因此定子内环部的内孔径可予以放大,放大后的中空空间供马达驱动控制电路内置其中,并可解决该电路的安置、接线工程及电路干扰的问题,上述效果可谓一举数得;更进一步,马达的绕线工程,本发明可将定子部的齿根端自内定子外环部依线槽数而等角度将其脱离,脱离后的齿根尾端必须和内定子外环部营造一对应并可互为穿套的嵌镶结合端,因此定子齿根端的绝缘线槽座将可预先成形于外定子线圈再绝缘装置于线槽座,此即代表定子线圈在定子线槽内的绕线占积率可大幅度地向上提升(如图2B、图2C(θ2)所示),整体来讲,本发明所提供的内定子部内藏驱动控制的轮毂结构,能够让轮毂式马达具备有高的运转效率、高的机械结构强度以及容易安装、操作控制、不易受干扰等优异特性。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A是公知外转子轮毂式马达的分解示意图;
图1B、图1C是公知外转子轮毂式马达的θ1绕线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轮毂式马达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B、图2C是本发明实施例轮毂式马达的θ2绕线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驱动控制电路板装置于内定子部的定子内环部中空空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电路和定子线圈电路板的线路连结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电路和定子线圈电路板的线路连结立体组合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俊甫,未经许俊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94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洗洁精
- 下一篇:一种脉动潜水泳池吸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