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香型鲜辣酱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33497.5 | 申请日: | 2001-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349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能;李庭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能 |
主分类号: | A23L1/24 | 分类号: | A23L1/24;A23L1/318 |
代理公司: | 锦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明 |
地址: | 121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型 辣酱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香型鲜辣酱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辣酱类的调味品有许多种,最典型的有辣酱和豆瓣辣酱。这两种辣酱的生产厂家虽然不同,但配方和生产工艺大致相同,因此,味道也基本相同。辣酱主要由干辣椒和食用油构成,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即在食用油加热后,放入粉碎的干辣椒,炸致干辣椒下色即可。这种辣酱由于其配方单一,口味也比较单一,除了辣和辣椒产生的香味之外,没有其他的味道,吃多了会使人感到非常乏味,而且,辣椒的味道太浓、太辣,致使许多人不能食用。豆瓣辣酱是在辣酱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豆瓣酱,即在辣椒和食用油中加入豆瓣酱,这种辣酱由于在配方没有多少改变,因此,在口味上也没有多大变化,基本上还是以辣为主。所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辣酱类产品仅适合那些喜欢浓烈辣椒味道的人群,而不适合于大众的口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辣酱类调味品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辣酱类调味品口味单一、辣椒味道太浓、太辣的问题,提供一种鲜香适口、辣味适中、多味色美的混香型鲜辣酱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混香型鲜辣酱是按照下述配方制成的(按重量百分比计):
牛肉5~30%;辣椒10~40%;黄酱10~25%;食用油10~25%;芝麻2~15%;棉白糖2~12%。
为了调节本发明混香型鲜辣酱的颜色和味道,在其中还加入2~15%(重量比)的番茄酱。
为了调节本发明混香型鲜辣酱的口味,在其中还加有1~7%(重量比)的食盐和2~10%(重量比)的味素。
上述混香型鲜辣酱的生产方法是:
1、将牛肉切成1公分的方块,用清水浸30分钟,将血水渗出,备用;
2、取10~25%的食用油,加温至100~200℃,加入5~30%的牛肉,炸至金黄色后,加入10~25%的黄酱,搅拌、加热20~45分钟,至酱含肉香味时,将搅碎的10~40%的辣椒加入,再拌搅、加热25~50分钟,至辣椒下色时,加入2~15%的芝麻,拌搅、加热5~20分钟,溢香后,加入2~12%的棉白糖,搅拌5分钟后启锅,即成为本发明的混香型鲜辣酱。
本发明在辣椒和食用油中加入牛肉,将牛肉作为一种主要原料,使其含有牛肉的香味,并在炸酱前用清水浸泡牛肉,清除了牛肉中的血水和腥味,使牛肉的味道更加鲜美,而且,牛肉以肉块的形式加入,并炸至金黄色,使人们在品尝时能够感觉到肉块的存在,且更耐咀嚼;肉炸好后紧接着加入黄酱,肉与酱的充分融合,使肉中含有酱味,酱中又含有肉香;另外,本发明采用黄酱作为另一种主要原料,不仅使本发明混香型鲜辣酱的颜色更为鲜艳,还使其味道更加纯正,不同凡响;而且,本发明除了采用牛肉、黄酱、辣椒和食用油这些主要原料外,还加入了芝麻、棉白糖、以及番茄酱、食盐和味素等配料,将多种香味融为一体,具有咸淡适中、入口香浓、咸中有甜、甜中有辣、辣中有香、回味悠长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1、将牛肉切成1公分的方块,用清水浸30分钟,将血水渗出,备用;
1.2、取10kg食用油,加温至100℃,加入5kg牛肉,炸至金黄色后,加入20kg黄酱,搅拌、加热30分钟,至酱含肉香味时,将40kg搅碎的辣椒加入,再拌搅、加热50分钟,至辣椒下色时,加入15kg芝麻,拌搅、加热20分钟,溢香后,加入10kg棉白糖,搅拌5分钟后启锅,即成为本发明的混香型鲜辣酱。
实施例2:
2.1、将牛肉切成1公分的方块,用清水浸30分钟,将血水渗出,备用;
2.2、取21kg食用油,加温至200℃,加入30kg牛肉,炸至金黄色后,加入10kg黄酱,搅拌、加热20分钟,至酱含肉香味时,将10kg搅碎的辣椒加入,再拌搅、加热25分钟,至辣椒下色时,加入2kg芝麻,拌搅、加热5分钟,溢香后,加入15kg番茄酱增色,然后,加入12kg棉白糖,搅拌5分钟后启锅,即成为本发明的混香型鲜辣酱。
实施例3:
3.1、将牛肉切成1公分的方块,用清水浸30分钟,将血水渗出,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能,未经李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34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肋钢丝无扭拉拔连续作业生产工艺
- 下一篇:在注射模塑机中喷嘴的阀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