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液处理法、其所用处理装置、洗剂分离装置和所用的洗涤和干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138508.1 | 申请日: | 2001-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1349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2 |
发明(设计)人: | 室井国昌;长崎洋一;大泽晶;伊藤刚;山本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马哈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范明娥,张平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液 处理 所用 装置 洗剂 分离 洗涤 干洗 | ||
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选择性分离回收废液中所含的氯系有机溶剂的溶剂分离装置,以及采用这种装置的干洗装置、处理效率优良的溶剂分离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选择性分离在金属制品洗涤装置中使用的三氯乙烯、干洗装置中使用的四氯乙烯等氯系有机溶剂的过程中产生的排放气体中或者废液中所含的氯系有机溶剂,通过光催化剂进行分解,使其无害化的废液处理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废液处理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洗涤装置或干洗装置。
现有技术
目前氯系有机溶剂具有优良的洗涤性、稳定性和阻燃性,因此作为优良的洗涤剂被广泛使用。
近年来,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自从氯系有机物作为有害的大气污染物被指定为优先处理物质、自主管理物质等以来,从干洗装置等洗涤装置排出的废液或排气中所含的氯系有机物的排出量被抑制在水质污染防治法中所规定的排放标值(例如,日本是四氯乙烯为0.1mg/l以下)以下的方法,可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法或加热蒸发处理法等各种方法。
在采用活性炭的吸附处理方法中,在活性炭达到吸附饱和阶段,由于失去了吸附活性,因此必须更换活性炭。但是,活性炭丧失吸附机能的时期难以把握,而且,吸附饱和的活性炭作为指定废弃物必须委托给专门处理者处理,或者用水蒸气等进行脱附再生后再利用等,存在处理效率低和花费多等问题。
另一方面,在加热蒸发处理方法中,通过使废液本身气化,可使废液浓度符合基准。
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在废液中氯系有机物浓度低时,存在处理效率差的问题。而且,气化的氯系有机物未分解以原样被释放到大气中,因此,排气中所含的氯系有机物向环境中的排放量无法得到实际的控制,是不利的。
而且,氯系有机物的排放标准逐年加强,所以,正在寻求能发挥更优良的分解处理效率的废液处理方法和废液处理装置。但是,在从干洗装置等洗涤装置排出的废液中混入了水份,为了回收氯系有机溶剂,必须分离其中的水份。因此,分离氯系有机溶剂和水的方法通常是利用这些物质的比重差的方法。把由氯系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物形成的废液在容器中静置,二者分离成两层,比重比水大的氯系有机溶剂沉降到水的下层。这样就可排出在下层沉降的氯系有机溶剂,与水分离。
但是,在废液中氯系有机溶剂以微粒状态分散的情况下,完全分离是困难的,氯系有机溶剂会含在水中以原样排出。而且,如果回收废液,在回收容器内反复进行废液的流入和排出,分离成两层的氯系有机溶剂和水再次形成分散状态,以这种状态原样排出。这样,采用利用氯系有机溶剂和水的比重差的分离方法,无法使废液中含有的氯系有机物的浓度达到上述排放基准以下。
而且,由于上述氯系有机物的排放标准逐年强化,所以,正在寻找可发挥更优良的分解处理效果的废液处理方法和废液处理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第1课题是提供可选择性分离回收废液中所含的氯系有机溶剂,特别是以微粒状态分散的氯系有机溶剂的,处理效果优良的溶剂分离装置。
本发明的第2个课题是提供在分解处理废液中的氯系有机溶剂的一连串过程中导入溶剂分离过程,处理效果优良,抑制氯系气体等二次副产物排放的废液处理方法、及其所采用的废液处理装置、采用该装置的洗涤装置或干洗装置,并将这一连串的过程自动化。
解决本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中的溶剂分离装置包括:导入氯系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物的导入部,具有由分离上述混合物的疏水性和/或亲油性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分离部件的分离部,把该分离部分离的水加以排放的排水部,和把该分离部分离的氯系有机溶剂排出的排液部。
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中的溶剂分离装置包括:导入氯系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物的导入部,具有由分离上述混合物的疏水性和/或亲油性的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分离部件的分离部,把该分离部分离的水加以排放的排水部,向该分离部供给空气的供给部,和把空气和/或气化的氯系有机溶剂排出的排气部。
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中的溶剂分离装置,其中,上述分离部件的形状是膜状、板状、管状、容器状或者颗粒状。
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中的干洗装置采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溶剂分离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马哈株式会社,未经雅马哈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85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