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豆蛋白强化的低乳糖牛奶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1143513.5 申请日: 2001-12-07
公开(公告)号: CN1397190A 公开(公告)日: 2003-02-19
发明(设计)人: E·T·菲诺奇罗 申请(专利权)人: 麦克内尔-PPC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G3/00 分类号: A23G3/00;A23G3/16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余颖
地址: 美国新***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大豆蛋白 强化 乳糖 牛奶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豆蛋白强化的低乳糖牛奶。

发明背景:

自从1999年10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可以在以大豆为原料的食品的标签上标注一条宣称其有益于心脏健康的保健功能声明后,(64FR 57699,1999年10月26日),大豆蛋白强化的食品开始兴盛。尤其是,这条声明可标注于产品中每份含有至少6.25克大豆蛋白的产品上。虽然这些年来豆奶已日益流行,但直接由大豆加工所得豆奶因其豆腥味使其在口感上欠却吸引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气味较淡的大豆分离蛋白,但即使这些纯化了的蛋白分离物在用于饮料仍带有豆腥味。

低乳糖的(即乳糖被水解)牛奶已面市几年了,它使那些乳糖不耐受的人群能享受到牛奶的美味及营养,而不会有因与乳糖消化有关的典型消化不良问题。

因此,人们所需要的是一种结合了低乳糖牛奶和大豆蛋白分离物的乳饮料。这种饮料会向大众(包括乳糖不耐受人群)提供比现有的产品更好的营养价值。然而,大豆蛋白粉末在牛奶流体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一直是个问题。此类蛋白质会给人一种粉状的口感,并和会发生沉淀或沉积,零售包装的底部形成“淤积”。这样,进一步需要成分组合、工艺、配方和贮存条件等适当,从而稳定牛奶和大豆蛋白的组合。另外,还需要口味更佳的产品,众所周知,现有豆奶的口味不及纯牛奶饮料。本发明通过在甜牛奶的基础上加入大豆分离蛋白,而不象通常那样直接从大豆制得豆奶,从而克服了这些缺陷。而且,将本发明中的处方与本发明的工艺和稳定剂相结合,可生产出拼装高、保质期长、蛋白含量高的牛奶饮料。

令人吃惊的是,我们发现如此的长保质期的豆奶饮料既可小批量生产也可产业化规模生产。而且通过灭菌技术与后处理/分装技术的结合减少了大豆和牛奶蛋白与牛奶中的糖(尤其是水解糖)之间的化学反应所致的棕色色变。

本发明的的概述

本发明涉及低乳糖牛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牛奶每份含6.25g大豆蛋白,还可选性地另含稳定剂,豆腥味掩蔽剂,牛乳香精或其混合物。

本发明的详述

水解乳糖的乳糖酶被认为产自多种酵母,细菌和真菌。这里所提的可用于此目的的生物包括酵母,如,脆壁酵母、奶油圆酵母和产蛋白圆酵母;细菌,如:大肠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真菌,如:米曲霉、黄曲霉和黑曲霉;以及美国专利2,681,858,2,781,266和2,809,113所述的其他微生物。从这些微生物中获得的乳糖酶制剂其最适pH通常为碱性或5-7的弱酸性范围为。酵母,商业乳糖酶的主要来源,其生产的乳糖酶的最适pH为7左右。这些乳糖酶制剂中大多数常混有其他蛋白质。本发明所述的乳糖酶,就是指这样的混合物。

可以看出,乳糖酶作为产业化生产所得的生物产品,批次之间存在着生物活性差异,需要用调配剂来获得一致的商用产品。将调配剂加入乳糖酶制剂,而且对每批所加的量进行调节,使得乳糖酶制剂的活性符合要求。调配剂可以选自各种惰性药用赋型剂,包括:蔗糖,淀粉,纤维素和无机盐。调配剂的加入量或缺省对本发明并不重要。当然,在本发明的实践中,这也是需要的,最好能方便地获得适当形式的、活性已知的乳糖酶,以便加入本发明的制剂。合适的调配剂包括葡聚糖,甘露醇,磷酸钙,柠檬酸钠和微晶纤维素。

这里所用的合适的乳糖酶包括由在荷兰Delft的Gist-Brocade从乳酸酵母中分离的一种乳糖酶,且由纽约州纽约市的酶开发公司销售;由K.K.Yakult Honsha生产的来源于米曲霉的一种乳糖酶,乳糖酶Y-400;由Roehm有限公司生产的来源于米曲霉的一种乳糖酶,Plexazym LA 1;由Shinihon Kageku Kogyo生产的源自米曲霉的一种乳糖酶;由位于英格兰的北Yorkshire的Seiby的Sturdesg生产的源自脆壁克鲁维酵母的乳糖酶;由位于印度Elkhart的Miles药厂生产的源自米曲霉的一种乳糖酶,Takamine乳糖酶由位于丹麦Bagavaerd的Novo酶制剂公司生产的源自脆壁克鲁维酵母的乳糖酶。这些供应商和其他的供应商所提供的乳糖酶一般包含调配剂,其生物活性通常在约14,000至100,000 FCC乳糖酶单位/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克内尔-PPC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麦克内尔-PPC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435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